荆州,南阳郡,丹水县。
此县以水为名,而丹水正是从京兆尹蓝田谷处发源的一条河流,东向流入荆州南阳郡,最后与沔水合流成为汉水,又汇入长江水系。
在此地上游正是天下雄关之一的武关,荆州要通往司隶,丹水县乃必经之路。
此刻,在丹水县北三户亭境内的一处山道上,正行进着一群人。
这群人俱是黔首百姓打扮,背着大包小包,彼此之间都说着三辅方言,可能因为道路不靖,一些青壮手中还持着些环刀、锄头、镰刀等物用以壮胆。
在人群之中,有几人特别显眼,因为他们都穿着粗麻所制的丧服,用黑马编成绞带,手里持着乌竹所制的孝杖,头戴六升布做的丧冠,粗麻做冠带,传菅草编成的草鞋,且还合力推着一架板车,上边载着一具薄棺。
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打扮以及所载的棺木原因,同行之人都不自觉地离开他们一段距离。
更有一些百姓冷言冷语道:“既然北上归家,为何还载着棺材,我等正不必与其同行,免得沾染晦气。”
“是啊!想那杜大郎亦远近有名,怎如此不晓事理。”
但也有人看不过去,为杜大郎分说道:“你们就莫要碎嘴了,杜大郎幼失双亲,其继母一手抚养其长大成人,如今继母丧,杜大郎决定抬棺回乡,乃是大大的孝举,怎可人后非议。”
“正是正是,杜大郎素来为人和善,郡人有难也愿意伸手相帮,如此孝心天可怜见。”
先前抱怨那人犹自不服,咕哝道:“便是他孝顺,也可独自上路,为何要与我等夹缠在一起,免得引来灾祸。”
“哼!你若不愿,大可以独自上路,没人强留你。”
那人方要梗着脖子说独行便独行,不过想想如今兵荒马乱的,独自上路也太过危险,便闭上嘴巴再不抱怨。
众人离得本就不远,声音又不轻,自然被守丧之人听去,然守丧之人在为首一名中年人的带领下对远处同行人的评论不闻不问,只是专心推着板车前行。
当这群人将将要转过一处山脚时,道路旁的密林间突然响起了一阵吼叫声,然后只见一群人手中挥舞着兵器张牙舞爪地朝道路上的人群扑来。
突然遭逢贼匪,人群顿时乱作一团,有个别自恃勇武的拿起武器准备防御,但更多人则发一声喊立刻朝后奔逃,然后那几个准备防御之人见势不妙也纷纷逃走。
其实,若这群百姓们若是仔细看去,会发现从林子里钻出来的这伙贼匪总共也就数十人,只有领头的数人较为精悍,余者打扮和他们差不多,手中的武器也好不了多少,不过是一群乱民流贼罢了。
但这天下数百上千年来都是如此,民如羊,匪如狼,若一群没有组织的羊,遇到狼时只有无谓的奔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