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苏双对地方官吏们的坦然受赇已经习以为常,一旦遇见一个不贪财货的好官便十分尊敬。
前一年夏天的时候中山国境内异常干旱,境内农田或多或少地歉收,而到了冬天,又发生白灾,大雪压到了不少百姓屋舍,让数以千计的百姓遭冻遭饿。
中山国中费了好大力气赈灾救灾,但府库空虚,郭府君也难为无米之炊。
郭溥拉下老脸一方面往邺城和临近郡县求援,一方面在郡中大力募捐,自己更是带头捐出不少财货。
按照往年的时候,遇到灾荒年景,正是奸商们表演的舞台,各种囤积居奇,高价限售等手段玩得得心应手,大发国难财,丝毫没有道德底线可言。
苏家主营牲口贸易,也兼带一些粮食、布匹等货物,往年里粮商囤积居奇的时候,苏家大都随大流,跟在后边行事,虽然不至于推波助澜,但为虎作伥也难说没有。
不过这一年苏双却因为对郭溥心存敬意而没有随大流,选择响应郭府君的号召,捐了不少财货给郡中救灾,还发动一些关系不错的商贾为郡中开设的粥棚捐了不少粮食。
而且苏双还翻检族中仓库,把一些往年积压下来的破旧毛皮、毛毡捐了出来,给灾民们聊以御寒。
苏家的牲畜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北边的汉胡游牧民族,他们那儿多的是牛羊毛皮,许多自己用不完就一并便宜卖给了前来收牲畜的商人。
所以苏家仓库里这些毛皮、毛毡本就不值几个钱,还因为货物的品相太多不咋地,销路很是一般,且越积压得时间越久就越卖不掉,很多放了有些年头,已经遭了虫蛀生了霉斑。
但灾民们这时候哪还能挑挑拣拣,即便没遭上灾,他们也未必能用上毛皮毛毡如今得了苏家的好处,哪还不感恩戴德。
苏家因为这事儿办得漂亮,虽然在背地里没少被一些囤积居奇的粮商戳脊梁骨,但上自国相,下至百姓,都称赞苏氏商号是义商。
郭溥因为此事还特意召见了苏双及其他几家大力参与救灾的大族、商贾,温言勉励了几句,让苏双等人受宠若惊。
得了勉励之后,苏双愈发热衷起行善之事,什么修路修桥,开挖水渠,建祠立庙之类的事情都要带头掺一脚。
一来二去后,苏双与郭府君熟悉了起来,逢年过节时再往相府里送礼也就没再被退回来。
当然,苏双十分有眼力件,不会再送明晃晃的财货,送出的东西看上去都不起眼,但却颇费心思。
比如青州东莱的极品左伯纸,比如凉州敦煌张芝的草书真迹,又比如郑康成所注的《三礼》抄本等等,均是士族之间引以为贵的雅物。
当然,也不能总是送这些,平日里一些新鲜瓜果,来自各地的特产等等也时有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