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三国求生手册> 第310章 游说张子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0章 游说张子明(2 / 4)

“常山士庶自发兴修学舍,延请饱学高士开堂设讲,其山长之设类比于稷下学宫之祭酒,非为世俗官职。如今之天下,何人可堪担当六山学院山长,非张公莫属也!”

反正拍马屁不要钱,颜良一顶顶高帽子先后戴去,把张臶比作孔子、荀子、郑玄,听得张臶频频颔首,眉眼俱都舒展了开来,显得颇以为然。

不过张臶口头上却说道:“不妥不妥,老朽怎可与孔、荀二位先圣相提并论,便是郑康成的成就亦远过于我。”

颜良见老头子已经不再严词拒绝,心知有戏,便道:“这是因为孔、荀先圣门生众多,郑公亦随从者众,如今仰慕张公的学子亦不在少数,只是此地蔽塞,草堂简陋,若是能择一灵山,置下多所精舍设讲,张公之成就未必便差过谁去。”

张臶这时候已经被捧得十分舒畅,不过他毕竟年老成精,察觉出了这六山学院怕没那么简单,尤其是颜良亲自前来延请,更说明地方郡县参与其中。

张臶说道:“这所谓六山学院,果真是地方士庶捐资兴建?官府并未参预其中?”

颜良心道还好我有准备,弄了个福利彩票,所有学院兴修的钱粮尽可从盈余里出,便道:“那是当然,常山百姓久慕圣人教化,俱都心甘情愿出资募款,修建学舍。”

“然文教之事亦是各地郡县吏员职责所在,常山境内如今正在恢复县乡庠序,免除入学孩童的束修花费,并就贫困孩童适当贴补,划拨部分田土作为学田,供养师生。”

“若六山学院建成之后,郡中自当拨付学院周边田土作为学院学田,亦是理所当然之事。”

“不过但请张公放心,便如稷下学宫虽因田齐而设,然历任祭酒均是饱学之士,由学生推举而出。六山学院亦是如此,郡县无意于插手教学事务,一切但凭学院师生自主。”

“当然,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郡县官吏若有闲暇,也可入学院进修学问,而学院师生若在学问之道上犹有余裕,郡县里也欢迎其出仕为官。”

“如此解释,张公可还满意?”

张臶眼睛半眯起来,捋着银须笑道:“如此说来,老朽却是不得不去咯?”

颜良也笑道:“这还是全凭张公意愿,在下只是见此地环境简陋,草堂之下虽有众多莘莘学子,然风吹日晒霜降雨淋的,难免打击学子们向学之心。既然有更为安逸的所在,想必张公也愿意体恤一二。”

这时候崔琰、田灿等人俱都出言附和,极力鼓动张臶东行,而张臶却始终微笑不语,但显然也颇为意动。

颜良想了一想后,再度加码道:“而且,若张公愿意出任六山学院第一任山长,在下还当助六山学院完成一项盛举。”

张臶此刻心中已经打算答应此事,但听颜良说得郑重,便问道:“噢?是何盛举?”

颜良道:“熹平年间,朝廷集四方儒者正订六经文字,共约二十万余字,请蔡中郎丹书,刻成四十六碑,立于太学之外,堪称天下间头等盛举。惜乎董逆入雒,千年古都毁于一旦,而石经亦破碎残损。六山学院当收集太学经书内容,重刻石碑,避免石经内容随时间湮灭消亡,使当年盛景重现于世。”

“而且,郑公博通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又遍览三家春秋、三礼等经典,并多为之注释。如今郑公虽殁,然其所注经传仍在,当有今人以为后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