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在那个时候,到底谁才是黑山扛把子,还真说不太清。
朝廷如此封拜,说不得也有一些制衡的心思在内。
而杨凤果真与张燕就不怎么对付,虽然大家都顶着黑山的名头,但平日里没少生龃龉。
好在张燕年轻,年轻就是优势,熬着熬着把杨凤给熬死了,杨凤的儿子杨恪接替了杨凤的位置。
杨恪年纪轻资历浅,自然不足以与张燕对抗,自此张燕才坐实了黑山军头把交椅,无人可以匹敌。
不过黑山军号称百万,实际上依附黑山军生活的人也有个小几十万,其中山头林立,大大小小的豪帅也有几十人。
比如说活动范围在司隶以北山区里的张晟,手下马军众多,有张白骑之号,就只是遥尊张燕为首领,实际上根本就不鸟他。
就算是离开张燕比较近的豪帅里,也不是他完全调度得动。
杨凤的儿子杨恪与一大批杨凤的老部下互相抱团,素来自行其是。
除此之外,张牛角当年死的时候,还有个幼子,在张牛角从弟张坦的抚养之下也已经长大。
当年张牛角死的时候,跟在他身边的从弟张坦原以为能继承张牛角的事业,不料张牛角遗命传给了褚燕。
虽然张坦也在旁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但仍旧心里不忿。
在把侄子张临拉扯大后,张坦便固执地认为,当年从兄死的早,子嗣年幼,如今侄儿大了,理当做回黑山军首领之位。
张坦与张临芝身边,也有一批当年跟随张牛角的老人,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整个黑山军就像是组织结构松散的一大群乌合之众,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大家都能紧密团结在张燕的周围。
一旦逆风逆水,各种平时被掩盖起来的矛盾便激化了起来。
张燕为了冀州的禁绝道路之事,便接连邀请杨恪、张坦、张临等实力强大的豪帅前来商议对策。
但杨恪、张坦、张临以及其他一些豪帅头目都推推拉拉,并不十分上心,张燕对此自然十分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