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所说的大招,自然不是什么手榴弹、机关枪、天马流星拳之类超自然、跨时代的玩意,而是这个时代现成的东西——大黄弩。
众所周知,弩的拉力要远超弓,因着可以藉由机簧预先拉开,同一名射手,如果能开三石弓,那至少可以开六石弩。
有汉一代,因为要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对于弩的应用发展极为重视。
在军用弩机中,有一种特制品,其张力至少达到十石,便称之为大黄弩。
相传,前汉李广将军就曾持大黄弩接连射杀匈奴数将,逼退匈奴的攻势。
在攻打白马的时候,颜良麾下的射手曾登上楼橹用弓弩反向压制城头的守军,其中也有少数神射手用到大黄弩。
但因为大黄弩拉力强劲,非射手中力大者不能驾驭,故而不能成为军中人手一具的主力武器。
颜良在从邺城北上之时,向袁绍请求拨付一批武器,更花钱货贿了看守武库的官员,让他随意挑选,其中就包括了两百具大黄弩和配套的特制弩箭。
这些大黄弩有些放得时间有些久远,缺乏相应的维护,已经不堪使用,但颜良在拿到之后令工匠修缮维护了一番,最终拣选出百余具可供使用。
颜良在军中弓弩手里挑选力大者充入短兵近卫,归在牛大手下进行训练,让他们熟练运用大黄弩,以作为关键时候的杀手锏。
在眼下这个狭窄的战场上,双方能够投入的人手都非常有限,正可以发挥大黄弩的长处。
颜良唤过牛大,让他挑选合适的地形做狙击位。
没错,就是狙击位。
大黄弩与寻常弩机不同,最大射程可达三百余步,有效射程也有近两百步,这在弓弩普遍射距只有百步左右的年代,就相当于可灵活移动的狙击枪。
牛大个人虽然操作大黄弩的水平只是个菜鸡,但挑位置的水平还相当不错,很快便在平台附近找到几个可以攀登的高点,扶持着几个弩手登高寻找射击角度。
虽说在湿滑的山壁间攀爬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且攀爬上去后也需要小心掌握平衡,不然射着射着自己掉下了山崖间可不是开玩笑的。
在颜良的提示下,弩手们用绳索绑缚在腰间,另一头或由人拉住,或固定在附近的大树之上,这样可以稍稍增加一点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