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昌琦的问题,隗冉只是不紧不慢地用小刀切下一条肉,蘸上韭酱放入口中嚼烂咽下,然后饮了一小口酒,才答道:“将军早有安排,让我等不可懈怠,或许旬月之间便将再度拔营。”
昌琦一听果然有戏,追问道:“噢?要去打何处?”
隗冉自然是从颜良那里得知多半要北上常山国,但此刻八字还没一撇,也不去细说,免得被昌琦这个大嘴巴搞得人尽皆知,只答道:“这汝就莫要打探了,只管好好带好手下的人就是了。”
昌琦突然一拍大腿,大惊小怪道:“啊呀!不对,我手下的兔崽子们有一大半放回家中还没回来,会不会耽误了事情。”
隗冉白了他一眼道:“此次的任务或许并不太急,不用担心,手下将士该休假的休假,一切依照计划行事。”
颜良目前手下的部众从六千多人又渐渐扩充到万余人,且这些扩充来的人手都并非是新募指派来的郡县新兵,而是历次作战之后的降俘和一些主动投军的热血子弟。
这万余部属经受了一连串的重组整编,又花费大量钱粮供养,不但兵甲精良,士卒的待遇更是出奇的好,可以说是被颜良牢牢掌握在手中,说是私军亦不为过。
这样一支人马实在太过显眼,颜良也不得不小心谨慎了一些,便没有令所有士卒全部入驻平阳营垒,而是分批分次地发放验传让河北本地的士卒返乡省亲。
将士们出征近乎一年,能得到省亲的机会自是人人欢喜。
且讨逆营在兖州一路搜刮,所得钱粮不知凡几,全营上上下下都得了不少赏赐,正好带回家风光一回。
不过颜良可不希望大规模省亲之后,待到需要重新用人时士卒回不来。
所以他在签发验传时,都是以县为单位,一个县一个县的组织好士卒一同返乡,并临时在每个县的返乡士卒中以军职高低指定临时负责人。
待到约定时间一到,或者颜良的出征命令一到,每个县的负责人立刻通知收拢本县的返乡士卒,一起往回赶。
在隗冉、昌琦等人帐中饮酒的当口,在营门口,正有一支集结好的队伍准备出营。
这一支队伍中的士卒都是安平郡北边四个县,观津县、武邑县、下博县、武遂县人氏,人数两百多,正由一个屯长担任临时的负责人。
士卒们只穿着军中常服,也没带上旁的武器,只每人腰间悬着一柄环刀防身,倒是每个人的背囊都鼓鼓的,显然装了不少钱财。
士卒们虽是休假返乡,但临时编伍而成的队伍也看上去像模像样,大家都排成整齐的队列鱼贯而出,与平日里行军时也差不太多。
只是有一点不同,那便是气氛比行军欢快得多,士卒们一边走一边闲聊,不时还爆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在营门外不远处,几株杨树之下,一个少年正斜倚在树干上,看着那队士卒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