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三国求生手册> 第142章 诱敌深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章 诱敌深入(2 / 4)

这是颜良在这段时间内着重练习的战法,这套编队交替射击的战法当然不是他发明的,而是古已有之。

相传前汉名将李陵以五千步卒力敌十余万匈奴人,能够边走边打而保持不败,便是用的这种战法。

虽然这种战法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弓弩手的持续杀伤力,但在这个年代,这种交替射击的战法却没有大肆发展,原因自然多种多样,颜良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部队建制的变化。

原先在汉武帝抗击匈奴的时期,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士卒的编成训练制度相当完善,且每一支部队的功能都做到了精细化,比如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等等,故而能做到如李陵那样五千人拉出去个个都是优秀的射手。

但在如今这个年代,更多的是军阀之间的混战,士卒缺乏有效的编成训练制度,且每一支部队的构成相当复杂,已经不复单一功能的兵种,更多的是混合型的小股部队集合在一起。

虽然部队的建制仍旧是伍、什、屯、曲,和往日无异,但到了曲这一层面上各个军候已经将麾下的士卒当作自己的私产,而到别部司马、校尉、将军之后,这种情况就愈发严重。

就好比白马之战时的苏游,总共才三千出头的人手,其中有四百多骑兵单独为一曲,其余两千多步卒分为三个曲,每个步兵曲里各有刀盾兵、长矛兵、弓弩手,甚至还有几个游骑探哨。

这种混合型的建制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便是任意拉一个单独的曲出去便是一支微缩的军队雏形,可以立即应付大多数的战斗,但坏处便是在大规模的战斗中因为复杂的指挥和联动问题,无法将每一个兵种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颜良认为,这种从上到下到处都是混合型的建制乃是当今军头林立大环境下的权宜之计,真正想要让部队的战斗力长足发展,还是要以单一兵种部队为主,混合型部队为辅。

于是在攻打白马的时候,颜良就以统一调度的名义把马延、苏游二人手下骑兵的指挥权全部收入自己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也仅限于此,马延、苏游二人毕竟是名义下受他辖制,并非真正的部属,若是他敢把手伸得太长,绝对会被袁大将军当作第二个麴义给做掉。

在整天钓鱼摸鱼的那段日子里,颜良有了大把的时间,将手下各曲不停拆分重组,根据士卒的能力来重新编组,建立起了几个以单一兵种为主的曲,各自交由擅长同类作战方式的军候统带,就比如昌琦直领的那个曲便是清一色的戟士,专门用来步兵推进正面交锋。

颜良更在部队中设置了队这个战时临时编制,平时并不常设,而在多个曲联合进行某一项作战任务时,根据战术需要,将各个曲的同类兵种联合到一起,由队长和队副统一指挥。

担任队长、队副的人选则不固定,根据每一次联合的人数多寡,以军司马、军候、假候或经验老到的屯长等人充任。

这种单一兵种分部,并在战时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中等规模以上的作战中,最大化发挥兵种集群的优势。

而且这样做有一个隐性的好处,那便是大大遏制了手下军候们将麾下士卒当作私产的现象,毕竟颜良一道将令,就能把某个军候手下的士卒划拉给某个临时任命的队长指挥,这在之前混合型部曲的情况下绝对无法实现。

落到具体的实战上,颜良率领殿后的部队一共两千两百人,其中五百骑兵本身便是独立建制,由假候仇升率领,负责护卫步兵阵的两侧,另有一百颜良的短兵亲卫,负责保卫主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