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卫恂卫孔信来说,如果十七岁零三个月之前的日子过得算是不太如意,那他十七岁零三个月之后的日子那简直就是糟糕透顶。
当年卫恂的母亲怀他的时候,按照医者说当时四月中下旬就要生产,但直到四月份过完都迟迟不见动静,可把卫家上上下下给急得不行。
这年头的接生水平很是一般,随着卫恂母亲的肚子越来越大,大家都担心会不会难产。
另外卫家人还有一重顾虑,那就是来到五月恶月之后,生下的孩子难以养活,尤其是五月五日恶日那天生下的孩子,按照当时习俗说是妨碍尊亲父母,是不能养的。
还好上苍保佑,在五月四日入夜的时候,他母亲的肚子终于有了动静,经过了一番艰难的生死相逼,终于生下了卫恂,让他免于生在恶日被溺死河里的悲惨结局。
在卫恂还没满足岁的时候,他的大父、大母就先后故去,让这个小家庭很是悲伤了一阵子,街坊之间也传出了卫恂生在恶日前后,有妨碍尊亲的嫌疑。
但卫氏三代单传,卫恂的父母绝对不会因为这些闲言碎语就慢待了卫恂。
而卫恂仿佛也没有辜负父母的厚爱,打小就体格健壮,头脑聪明,除了爱与小伙伴打打闹闹之外,一切都让父母很省心。
在卫恂十来岁的时候,卫家用积蓄了多年的钱财给他做束修,拜在县中王夫子门下习文,虽然卫恂更喜欢练武,但也没有违逆父母的意思,安心读了几年书。
就在卫恂十六岁那年,父亲也撒手人寰,从此他就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
家中少了顶梁柱,卫恂的学业便也只得耽搁了下来,好在此时卫恂已经是个小大人了,凭着自身的本事在县中寻了份县卒的活计养家糊口。
也因着卫恂识文断字,生得体格健硕,为人处事也十分在行,一点儿都看不出是个十几岁的少年,遂被县尉赏识,任为伍长,领了看守码头的肥缺。
眼瞅着日子渐渐好起来,但这平静的生活就在济水码头边上被彻底改变。
虽说卫恂为人机警,但在仇升等人的绝佳演技前完全被蒙蔽,亲自屁颠屁颠跑回县寺报信,因而引了县丞陈正把假冒的“毕县令”领了回城。
就像陈正被指责暗中献城一般,在码头上接到假冒县令,又亲自入城报信的卫恂也成为了人们背后指指点点的对象。
虽然平丘在河北军掌控之下,无人胆敢当面惹事,但卫恂觉得附近邻里看向自己的目光都透着些许恶意。
而最让卫恂揪心的是,不知从哪儿听了闲言碎语的母亲明面上并没有指责自己,甚至都没有提起此事,但好几次看到母亲红红的眼睛,显然是背着自己哭了几回。
卫恂觉得自己受了冤枉也就罢了,但万万不能让自己的母亲跟着受委屈,但这事情就如同裤裆粘黄泥,说也说不清。
好在不久之前城里布告说要迁徙百姓去东郡,凡是肯主动迁徙的都能分田宅,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