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三国求生手册> 第138章 将军之虑有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8章 将军之虑有三(2 / 4)

颜良被陈正这么一提醒,便明白了他的意思,反问道:“行之的意思是要拿平丘百姓为饵,诱夏侯渊来劫我?”

“正是此理,夏侯妙才忝为陈留太守,若其先失土,再坐视治下之民被迁走,还有何面目去见曹司空?”

不得不说,陈正这条计策相当之毒辣,对人心的把握相当到位,但室内却有人不同意他的看法。

张斐说道:“以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为饵,固然可引得夏侯渊来攻,然两军交战,误伤者必众。前时曹逆无道,故而尽迁白马、燕县百姓,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我河北军乃仁义之师,此议不足取。”

陈正辩驳道:“兵者,诡道也。在下从未听闻两军交兵而有不伤及无辜者,迁徙百姓亦是战时常例,不为不仁。若夏侯渊不来阻扰,则可使百姓安然往赴东郡,岂不甚好。”

这时候一直没发言的毕齐说道:“曹孟德迁东郡之民南下,致使白马、燕县房屋空置,田野抛荒,实乃国之大贼也。若此番能迁平丘之民,以补白马、燕县之不足,亦不无小补。”

颜良看了看毕齐,心道果然是屁股决定脑袋,这家伙自从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后,倒是处处为东郡考虑,至于迁走平丘的百姓,平丘是否房屋空置,田野抛荒,肯定是不关他的事情了。

张斐向来不以口才机变见长,被陈正和毕齐俩人一番歪理说得一时间不知如何辩驳,面有不豫道:“先时将军在宴中允诺了城中士族,若彼辈按约向我军供输物资,提供力役车马,则不再迁徙其家,如今若是再提迁徙之议,岂非自毁诺言?且将军素来仁义,厚待手下将士,亦极力强调军纪,务使我军中将士不扰沿途百姓,必不肯行此不仁不义无礼无信之事。”

颜良见平日素来待人和和气气的老好人左司马这回算是发了急,便挥手阻止了欲要继续争辩的陈正,说道:“此事我已知之,且容我三思,今日便到此为止吧!”

待众人退去后,颜良的心绪还停留在刚才商量的事情。

虽然陈正以百姓诱敌的方法的确是好计,示敌以必救之处而待其来攻,再预先设计一下,或许真能赢上一仗。

但张斐的话也不无道理,颜良自以为不是那种只知仁义道德而不知变通的谦谦君子,但若是为求一胜还不惜搭上众多无辜百姓的性命,致使众多人家流离失所,那自己还真是于心不忍。

虽说似曹操那般挟裹百姓迁徙,坚壁清野的策略在这个年代是如此之多见,但融有现代人价值观的颜良心中还是稍有犹豫。

毕竟世家大族大都屁股不干净,压榨起来毫无心理负担,但普通贫苦百姓还真是既无辜又困苦,自己轻率的决定真的可能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这罪孽自己担待得起么?真能够心安理得么?

诱夏侯渊来攻的事情毕竟不关乎生死存亡,或许还能找到其他替代方法亦未可知,所以颜良准备把这个提议先放一放。

但有人却好似十分坚持这个提议,过不多时,陈正与毕齐二人同时求见。

陈正在军议结束后,主动找上毕齐,向毕齐请教了东郡百姓流失的情形。

毕齐虽然还没赴任,但对东郡南边两县的情况还是知之甚详,尤其是他随颜良大军从白马往延津去的路上经过燕县时,沿途所见燕县城中民人只余了两三成,而野外乡里虽说不是十室九空,但至少将近一半的百姓被曹操挟裹南迁。

这凄惨的景象,也是毕齐在军议时对于迁徙百姓北上极为支持的原因。

陈正见毕齐对此策很是上心,便撺掇他一同来游说颜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