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三国求生手册> 第117章 英雄所见略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章 英雄所见略同(1 / 5)

《论语·学而》称孔夫子有“温良恭俭让”之五德。

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又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无论是五德,亦或是五常,都是劝人修身向善的标准。

但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间,五德和五常,都要排在另一种品德之后。

这种品德便是孝。

两汉之时,孝被提倡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上至帝皇,下至百姓,都要尊崇孝道。

两汉皇帝中,除了高祖刘邦和世祖刘秀之外,其他皇帝在帝号之前都要冠上一个孝字,即便是“汉武大帝”刘彻也得符合这个规则,称之为“孝武皇帝”。

汉代提拔士人最重要的途径是察举制,而察举制的常设项目中,也有一项称之为“孝廉”,取“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

一个人如果能够同时做到“孝”、“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那简直就是正人君子的典范。

而如今颜良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个可以称得上是“正人君子”的人与他同行。

在得了诸多好处后,颜良婉拒了袁谭留宿此间的请求,坚持要告辞离开,在返回城外大营的途中,除了颜枚等随从外,又额外多了数人。

这多出的数人正是刚才一同赴宴的青州别驾王修以及他的从人。

泰山贼臧霸、孙观等人入寇青州,河北军无意于在青州大兴兵戈,遂商议遣使与臧霸等人联络息兵,而素有令名的王修便被任命为使者。

正好颜良明天要出兵兖州,王修便请求与颜良同路而行,颜良自无不允,王修就带着几个随从,当夜与颜良一同返回营中驻歇。

说起北海营陵人王修王叔治,他的道德品质堪称世之典范。

王修这人命比较衰,七岁那年的社日,母亲就撒手而去。

社日就是祭祀土地的节日,按照当时的习俗,社日这天乡里间要高歌乐舞祭祀欢庆。

就在第二年社日祭祀的时候,王修想起了亡母,心生悲痛而放声大哭久久不能止歇,其恸哭之声惊动了邻里,邻里中人感念王修的孝心遂中止了社日的欢庆活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