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安之前无意中看到过一篇文章,上面写了清朝有一位知府在干旱年间发明了一种食物,如药丸大小,食之可大半天不饿,其名耐饥丸。
回到家中,柳安从厨房里取了一些糯米,用水煮熟,放到石臼上晾晒,再将红枣放到笼屉中蒸熟,去皮去核,放到石臼里和煮熟的糯米一起捣烂,将捣制而成的糊糊取出,团成大小差不多的球体放到苇叶上晾晒。
“柳先生,你这是在做什么?”福伯将柳安所做的一切都看在眼里,问道。
“做救命之物。”柳安擦了擦汗水道。
“这东西能救命?”福伯不相信的说道,柳安制作的过程他都看在眼里,一没作法二没添加药材,如何救命?
柳安笑了笑,如果耐饥丸能够成功制作出来,在阴凉地方能保存十天半个月不变质,一粒就可挽救一人性命。
夏天的太阳是很毒辣的,尤其是天启年间的太阳。
第二天,耐饥丸就已经被烈日晒干,柳安拿起一粒放入嘴中,很硬,味道并不好吃,但却散发着一股香气。
为了验证效果,柳安自昨日起就没有吃东西,上午吃下了一粒耐饥丸,到了傍晚时分竟还不觉饿意,柳安笑了几声,说道:“古人诚不欺我!”
福伯一直跟在柳安身边,对他的所作所为也不阻止,只是好奇的看着,柳安将剩下的几十粒耐饥丸收起,对福伯笑道:“成了,老爷在哪儿?”
“在书房。”福伯带着柳安来到书房,敲响了木门。
“谁啊?”房内杨钧的声音传来。
“老爷,柳先生求见。”
房内沉寂了一会儿才响起一个声音:“进来。”
吱呀。
杨钧面带微笑,说道:“柳先生找我有何事?”
柳安将耐饥丸拿出放到桌子上,说道:“此物,可救黎民百姓。”
杨钧眼中露出诧异之色,拈起两根手指将耐饥丸捏起,看着表面凹凸不平十分粗糙的耐饥丸问道:“这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