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先生...还真是好胃口...”杨来看着桌子上的惨状,纠结着从肚子里搜刮出一个客气的词语。
“对不住了,实在是饿极了。”柳安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意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有什么,柳先生吃的开心就好,吃饱了吗,没吃饱就让厨房再给你整点。”福伯客气了一句。
“好啊好啊!”柳安一听,眼睛放光,连连点头。
“......”
“来人,再整几个菜!”最后福伯还是让厨房又做了五个菜,这次柳安没有跟刚才一样了,而是细嚼慢咽起来。
在厨房做饭的功夫,杨来回房间抱来了一个小坛子,笑道:“给柳先生接风,没酒怎么行,这是我之前做百户的时候下面人孝敬我的好酒,今天就当给柳先生的见面礼了。”
酒坛一开,顿时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飘出,让人闻到便心旷神怡,身体放松下来。
酒是个好东西,但也要看你怎么喝,小酌怡情大醉伤身,这顿酒没有任何的利益掺杂,三人喝的都是十分尽兴。
“柳先生懂识字算术,之前可考取了功名?”借着酒意,福伯问道。
柳安想了一下,能够沦落到当流民,恐怕是没有功名,便摇头道:“很遗憾,没有机会苦读圣贤书,只能自学一些以求温饱啊。”
福伯笑道:“这有什么,那圣贤书不读也罢,那些大人过的日子不一定有咱们这些小民舒心!”
“这倒是大实话,现在朝堂之上形势诡辩莫测,鞑子犯边,北方大旱,饿殍遍地,百姓们流离失所,白莲教趁机作乱,不是好年景啊!”杨来面色微醺,将酒杯重重的放在桌子上。
天启二年,朝堂之上正是东林党人和魏忠贤争权夺势之时,明朝内部问题严重,许多弊端都显现出来,又逢千年难遇的小冰河时期,粮食产量锐减,税负不减,土地兼并严重,光大明皇室就有二十万余人,官府不顾百姓,国库没银,王公贵族又富得流油,都躺在百姓尸体上过日子。
这一切都是柳安知道的,他也明白大明接下来的发展,等到崇祯上台,形势便会急转急下,天启皇帝临终前曾对崇祯帝说过一句话:“要想稳住形势,唯有两人可帮你,一人张皇后(张嫣),二人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