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大新主> 第81章 半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半年(2 / 3)

之前的立信看起来有些多此一举,早扯出王家庄子和自己这面大旗,或许更加顺利。

文重等人同样惊讶,看来这位同窗很得人心,不可小觑。

转眼五月。

两个月过去,上林宛的农畜业养殖基地焕然一新,猪仔和羊仔长到了膝盖的高度,杂草加上饲料,一个个牲畜长得肥胖,想必入秋就可成年贩卖。

这还仅仅是猪羊养殖场,在鸡场里,小鸡仔们的发育也不错,还有上林宛深沟里的鱼塘,也慢慢建立起来了。

只过了一个季度,这样集中养殖的好处便体现了出来,让许多人眼前一亮。

尤其那种名为“饲料”的物品,在长安三辅成为热谈,并逐渐向南方扩散,王家庄子也在农闲的时候,做起了饲料声音,财富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等牲畜长大不少,一些商户,和一些大家族有的开始了预购,这方案无疑是王匡想的。

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太大的收益,但依照大司农府和少府的估计,在元始五年到来之前,上林宛差不多可以保持自给自足,乃至于产生更大的效益也没有任何问题。

而原本荒芜的上林宛,除了第一次迁入两百余户人口外,第二次又迁入了千户,甚至形成了一个大乡,杜闲也视察过几次,并依照王匡的请求,向朝廷上书,给流民们上了户籍。

王匡中间去过五六次,他的名字已经在上林宛的人群里传送,对他感恩戴德。

是他,让他们有了栖息之地,能够养活自己,还开办了私学,除了一个固定的老夫子讲课外,每月太学的一些士子也会“下乡”讲学,太学以邓禹和贾谋为首的儒家博士相当支持,在他们的号召下,甚至掀起了一股“下乡支教”的潮流。

不过,王匡也有烦恼,那位大秦“王子”总爱在他眼前晃来晃去,迫于无奈,他曾一口气写了十首,获得了两百金的报酬,那些得来的钱财,几乎都用作了上林宛一带的发展。

一件大事,也在五月底发生了。

王莽将加“宰衡”之名,并请印,曰:“‘天子之宰,通于四海’,臣愚以为,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臣莽无兼官之材,今圣朝既过误而用之,臣请御史刻宰衡印章曰‘宰衡太傅大司马印’,成,授臣莽,上太傅与大司马之印。”

元后同意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