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半导体公司多是从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都一手包办的整合元件制造商(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r,俗称IDM),如英特尔(Intel)、德州仪器(TI)、摩托罗拉(Motorola)、三星(Samsung)、菲利普(Philips)、东芝(Toshiba),以及国内的大西洋公司。
然而
由于摩尔定律的关系,半导体晶片的设计和制作越来越复杂、花费越来越高,单独一家半导体公司,往往无法负担从上游到下游的高额研发与制作费用。
因此到了1987年,半导体产业逐渐走向专业分工的模式──有些公司专门设计、再交由其他公司做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
最重要里程碑莫过于1987年台积电(TSMC)的成立,是晶圆产业分工的开端。
由于一家公司只做设计、制程,晶圆生产交给其他公司代工,容易产生机密外泄的问题(比如若高通和联发科两家彼此竞争的IC设计厂商若同时请台积电晶圆代工,等于台积电知道了两家的秘密),
所以,一开始台积电并不被市场看好。
然而,台积电本身没有出售晶片、纯粹做晶圆代工,更能替各家晶片商设立特殊的生产线,并严格保有客户隐私,成功证明了专做晶圆代工是有利可图的。
旗下位于新竹科学园的三家八英寸晶圆生产基地,目前相继接到大公司订单,都达到了满产。
台积电专业只做集成电路芯片,它的一家八英寸晶圆厂职工人数少的多,这样的好处就是只获取利润最丰厚的一部分,即晶圆代工,其他的都交给专业封装测试公司。
最大程度的控制人工成本支出,获得市场有利地位,成长速度相当快。
王耀城走的则是另外一条道路,可以称之为“三星道路”,这是一条全产业链通吃的发展战略,产业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位于赫尔辛基红帽实验室,金陵大学实验室,专业从事Linux操作系统的完善及底层设计,并且开发面向工业,通信,电力,及商业应用的程序架构设计,提供基于标准,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
硅谷计电子计算机项目组从事计算机芯片及工业及通信IC设计,处于产业链的高端。
八英寸晶圆生产基地负责晶圆生产,内存颗粒测试封装等一条龙生产包装。
格力电器则处于半导体器件应用领域,在白色家电领域做大做强之后,将会强势进入液晶面板生产领域,乃至于竞争激烈的黑色家电生产领域,家电产业也是消耗芯片的大户。
在这一整块生产版图中,还缺少一家上规模的电脑生产厂家,规划中与格力电器相辅相成,互为奥援。
对此,王耀城早已有了目标,只等下手的时机了。
最后,太平洋电子计算机公司和太平洋家电商场负责产品销售,在全国市场首先站稳脚跟,然后逐渐向欧美市场扩张。
这是一整幅“三星道路”发展规划,野心大的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