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路,太原府,雁门关。
关城之下铺满了尸体。董化陪着李不弃站在关城之上向北眺望,他说:“细作已经侦知,辽国大军已经退回灵丘等地。”
董睿接口道:“此前细作得知去年辽国驸马萧惠率军征西夏,在云州、应州、朔州、寰州、蔚州征集大批粮草。萧惠进兵时以舰船栽粮沿河而进,绵亘数百里,可见粮草之多。萧惠却不防备,遭了夏军偷袭,大败。萧惠几不得免,辎重尽没。因此附近辽国几州粮草都不多,不足以支持辽军大举进犯。此次辽人攻城似乎未尽全力,应该便是缺乏粮草的缘故。”
种谔算是所有人中战争经验最丰富的将领,也说道:“辽军攻城尽用老弱之兵。末将估计,是辽人应付公事,对辽主有个交代而已。”
李不弃也感觉到了辽军攻城的消极,于是点点头说:“是啊。打仗打得就是钱粮。只要搞清了敌人有多少钱粮,就知道他能打多久。董将军看来平日下的功夫不少,是个谨细之人。待我回朝后定当让官家知道有你这样能干的人把守雁门关,官家便可放心河东路了。”
董睿心中大喜,忙说:“多谢巡边。现时辽人退去,雁门大军云集,断无危险。官家不但准了巡边耀武之奏,又数次传旨令巡边回京,不如巡边就此回京吧。京城百姓都等着一睹飞将军的风采呢。”
李不弃也是呵呵笑道:“好,既然如此,那明日我们就回京了。”
———————————————————————————
并州(后世的太原),城门内外张灯结彩,从早上开始好多并州百姓就在城门内外翘首仰望,等着看李不弃这支得胜之师是何等模样。快到中午的时候,有人骑着驴飞跑来报信:“来了,来了!大队人马来了!”立时,城门处一片鼓乐喧天。
富弼也缓缓站起身来,换上了一张笑脸慢慢踱到路边,抬头看过去,见远处尘头大起,旗帜飘扬,不由暗暗叹了口气,对李不弃又看低了几分。
李不弃竟然向皇帝写了奏章,要求让振武军和警察司骑兵回京途中一路耀武,所过州府都要组织百姓观兵劳军。虽说借口是让百姓感受大宋盛大军威,借口还算正当,但是你作为主将这个时候大出风头,这是嫌皇帝不猜忌你啊。现在富弼心里已经给李不弃打上了个年少轻狂的标签。
不多时,一支队伍迤逦来到城门前,打头的确是一面“高”字大旗,旗下一个少年将军脸上带着矜持的笑容向着迎接的人群不断抱拳作揖。
百姓们议论纷纷:“这是谁啊?怎得不是李巡边?”
“姓高?对了,好像是叫高遵裕吧?应该是随李巡边出战的。”
“咦?后面是‘杨’字旗,‘种’字旗,为何却没有‘李’字旗?难道李大官人不在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