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晙发现大人之间的动静,不确定地看着玛法、阿玛、额涅、十三叔、十四叔,好像真的,无关夏牡丹和白茉莉?
可是,他想的事情,说了,玛法真的可以答应?
玛法不让他喜欢美人儿,阿玛不同意他多吃一颗荔枝,十三叔和十四叔更是不会同意他去打仗……弘晙阿哥在肚子里一样样数数,越数越是委屈巴巴,直觉还是不说出来为妙。
气氛一时更为微妙。
大人们瞧着小孩儿委屈的模样,都担心到底是怎么回事;弘晙阿哥正要鼓起勇气,表示一下他的“乖巧”,只是想一想,没有要去大吃特吃荔枝,也没有去抱大美人儿,突然收到来自小系统的信息。
“主人、主人。这样说。”
小系统看了半天,可算是看明白了,那个兴奋。
“主人,改革啊改革。主人的玛法一直在犹豫,主人赶紧加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就有权限兑换大礼包嗷嗷。”
大礼包?
想起大礼包里面可能有他最想要的东西,弘晙阿哥立马精神一震。
几秒钟扫完自家小弟送上来的资料,不用皇上再追问,呱呱呱地全说出来。
“玛法,弘晙突然懂很多大道理。”没有撒谎,弘晙阿哥“刚刚”看完小系统送来的信息,确实是懂很多大道理,“玛法,阿玛,程朱理学不合适大清国。”
“春秋时期,百花齐放,百家齐鸣,各种文化思想纷纷出现。儒家作为其中之一,和道家、墨家等其他家不一样的地方是,儒家更侧重于探讨‘人性和天性’,‘人性和天道’的关系。”
“孔圣人希望,可以通过教育,将‘仁义礼智’和饥食渴饮的本能一样,成为‘人心’中本性的一部分,成为人自然而然的行为模式之一……”
弘晙阿哥口齿清晰,流利不打磕绊的一番话,直接将儒家学问不断演变的过程说出来。
从孟子将“仁义礼智”纳入“人心”,偏离“人性”本源,再到宋朝的理学家们说出“仁义礼智”和“天性”、“天道”一致,导致所有人对“人性”的有意识压抑,使得“人性”和“天道”成为对立面。
对于男子,好像不苦行僧一样地修行,就不是正经儒家人一样,可是全大清国近两千万万人,有几个真正的“理学家”?因为它违反人性的本源;而对女子的压制,更没有道理。
“玛法,比如弘晙的大姐姐,大姐夫和大姐姐家里不纳妾,本为大姐姐的私事,也成为人们的话题,说大姐姐小气,这不是很‘本末倒置’?明明大姐姐的‘仁义礼智’都没错儿,做得很好。”
亲玛法听得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