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能文能武,当年凭口舌之力劝降黑山军,可见实力还是有的,留在邺城刘意总觉得大材小用。
刘意本来是在徐庶和陈宫之间摇摆不定,后来荀彧一席话打消了刘意的念头。
“幽州胡汉杂居,不喜儒家繁文礼节,徐庶有谋,又有侠气,可对矣。”
潜台词就是徐庶可能更加应付的来。
刘意转而也觉得对。她找来徐庶谈起幽州之事,徐庶在邺城也有一段时间了,虽说官做的不小,可突然派自己前往幽州,还是随军出发,徐庶还是懵了。
这可是……
要知道,冀州多少人都盯着这场战役,这是真正的成则生,败则死。
徐庶呼吸急促起来,刘意在一旁品着茶水,等徐庶心情平复下来,刘意同他叙述种种,主要还是需要徐庶和其他各族周旋。
如果一切顺利,待拿下公孙瓒后,徐庶就是新一任幽州牧。
鲜于辅再好,也不是她的人。往后她还要把触角向外伸,幽州作为后方,包括那些胡人,最好老实些。
要知道,不安分的下场很容易就是血腥的镇压。
不过徐庶临走之前刘意顺口说了一嘴,“当初天下大乱,我知不少人背弃故乡,躲避兵祸。其中不乏大家儒士,元直要是行的方便,就劝他们回来吧。”
冀州再往东,就现代的东北朝鲜那块,不少文人跑到那穷山僻壤去了。这事还是孔明先生告诉他的。
因为这位孔明先生当初也有这个打算。后来想法亡于北方太冷。
跑什么跑,回来给我做官,不想做的,当私塾先生,培养大汉的韭菜。
不,人才。
**
而在豫州,袁术也在安排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