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内阁权利,皇帝没有自行更改、替换内阁的权利,内阁成员更替需要有全国公民代表大会背书,十年一换届。
但是,一旦成员名单被承认,内阁成员各处何职,由内阁自己决定(以前的训令中就已经明确规定,皇帝和皇太子固定占有一席,这两个是人随身份而定。内阁自己决定的是其他9个位置上坐什么人)。
这还是限制皇权,尽量把华帝向华修转变的前奏,不过有前面限制皇帝在位时间的条款打底,这一条对大家则震撼反而没那么大了。
毕竟内阁权利扩大到现在这种地步,本就是共和皇帝(好吧,以后的皇帝都是共和皇帝,我们还是直接叫他陈鑫吧)一手扶持起来的。
而且,内阁中毕竟还有两个固定的皇族席位,对现今尊皇思想最重的野战军来说,并非完全无法接受。
3、全国公民代表大会十年举办一次。
成员由全国各省、路级行政单位全部公、平民共同举荐,与会人数待定。
与会人员必须是华夏帝国公民,但不限工作、职务,可以是军人、农民、学生、教师、商人,也可以是贵族甚至皇族,只要是公民,能得到本省、路推荐即可。
大会议题,除了议定内阁9个人选增替以外,还可以提出各代表所关心的各种社会问题,为内阁执政查疑补缺。
公民代表甚至有权对《大华律》中的某些条款提出改进意见(当然,只是提意见,改与不改都还是内阁的权利)。
共和皇帝陈鑫,在他政治生涯的最后时刻,留下了这份注定要名留青史(不管评价是好是坏),并在整个华夏国土,甚至周边外蕃国家、部落中引起政治大地震的训令,潇洒的离开世界最高的那个宝座。
也许是嫌乐子不够,他还在训令的最后,留下了一句结尾:“华夏非一家一姓之华夏,实乃公民共治之华夏。”
‘嗯哼,老陈头你是想说坚持公民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吧?’欧扬继续乐悠悠的吐槽,当然,他没有作死把这话说出来。
不过,在欧扬看来,这次的整个训令实际上就是只说了这样一件事,所有具体内容都是为这件事服务的。
为此老陈头不惜自己干掉属于自家的皇权,而他教育出来的儿子也持同样观点,并打算把这个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