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书显然对眼睛不好,另外若是风吹雨来,雨水也可能落在经书上,大和尚对纪墨所说的话,显然也不算是欺骗。
“寺中简陋,只能如此了,这天气,委实不是看书的好天气。”
大和尚放下挑杆,这样说着,看着那外面阴沉沉的天,若有所叹。
“晴雨无好坏,心静即可。”
广济这般说着,言辞温和,不算反驳,大和尚笑着应了,“是了,是了,你们年轻,眼神儿都好,这样的天,都想着看经书。”
言语中,似捎带着纪墨,纪墨隐约察觉到这是好意,因为广济因着这样的话,看了他一眼,这一眼,比之刚才又要认真很多。
领路的和尚就是把人送到,就可以离开了,看到广济拿了本经书准备看,客气了两句,与他道别离开。
大和尚也并不在室内,挺着大肚子说:“我老了,眼神儿不好,就在门口,你们若是看完了,记得关好窗户,那廊上的灯笼,我自去取,不用动手。”
广济点头道谢,目送大和尚缓步走入暗影之中,自己坐在座位上,翻开了随意拿下来的一本经书。
纪墨也去书架上取了一本经书来,坐在广济的对面,桌子不是为他设计的,有些高,书本就没放在桌上,而是用小爪子捏在手上看。
本就为了大人设计的书本,被小孩子拿着,就有些不稳当的样子,广济又多看了两眼,像是怕他会把书本损坏了一样,看他看得安稳,又收回了视线。
广济看书很快,一方面是很多经文都是熟识的,一目十行也能不至于错漏,另一方面就是他本为了查漏补缺,若是相同的,自然可以暂且搁置一旁,若有不同的,才值得重点关注。
他这个查漏补缺又比纪墨高上一层,纪墨还只是停留在字句错误,词义不达的阶段,广济所查的已经在有关根本法的问题上了,是派别分歧的根源,较之普通的错字而言,更为深远。
廊下的风有些大,灯笼被吹得晃悠,投下来的光,也像是转了圈儿似的跟人逗闷子。
纪墨看得眼晕,抬头看看广济,他却像是未曾察觉一样,认真地看着经书,只不过,看他眼睛跟经书的距离,这是不是有点儿近视?
估摸着时间不早了,纪墨犹豫着出身询问:“师父不如明日再看,或想看哪些,与我说来,这两排书架上的经书我都会背了,背给师父听也能省省眼睛。”
广济本来还在勉力,听到这话,意外地又看纪墨:“这些,你都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