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人物,不能干活,留着也没有用处,就改了他的年龄,撵他出了慈幼局。
季妧问了下,得知他是去年十月中旬被撵走的,距离她送大宝去慈幼局才过去一周,而他当时不过才十三岁……
不敢想,这一年他是怎么过来的。
“他们把你撵出来,就不怕你真的去告状。”
“管事的说,我再敢惹事,就把小祥他们卖掉。”
也不是没想过往上告,在他之前,曾有大些的哥哥姐姐,因为无法再忍受,就想去找知县大人给他们做主。然而他们连衙门都没进去,就被堵住嘴拖回了慈幼局。柴房的惨叫声从白天持续到黑夜,再之后那几个人就都不见了。
慈幼局的孩子也被挨个审问,问他们事先知不知情。就算不知情也逃不掉一顿打,之后被虐待的更狠。
事情就这么平息了下来。
“那……当时潘知县既然把你招去问话,你怎么不趁机……”
“没用的。”小舟说出这三个字时,脸上一片木然。
他认识潘大人身边跟着的那个蒋县丞,慈幼局的管事对蒋县丞点头哈腰,请他进了镇上最贵的酒楼,他是亲眼见到的。
小舟仰脸问季妧:“真的有好官吗?”
这个问题,季妧没法回答他。
她自己对潘嘉道也有了些许疑虑。
若真的爱民如子,又怎会容许慈幼局恶魔横行?他对此真的就一无所知?
但,孟里正和辛子期都交口称许的一个人,邺阳百姓也颇多赞誉的一个人,真的会和那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又或者,潘嘉道不是没有过针对性的举措,只不过没有被贯彻执行罢了。
就像后世,许多政策的立意是好的,但落实到地方的时候,因为某些人的私心和贪欲,就变了味道、失了初衷。
经是好经,耐不住被歪嘴的和尚给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