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万岁亲自下旨给二姑娘赐婚, 这该是多大的荣耀啊。
虽然大姑娘已经在宫里成了嫔位娘娘,但是这位早年进宫的时候, 还不就是一个宫中女官。熬了多少年才一步一步的熬出头。
还有三姑娘, 这位说是送进宫也可能成为贵人。可是那皇宫里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得宠失宠还不就是朝夕之间。
还不如二姑娘这样的, 有圣上赐婚, 又被记在大太太名下。成了名正言顺的一等将军的嫡长女,还能十里红妆风光大嫁,成为宗室爵爷的正经夫人。
虽然按照皇家的规矩,这位皇帝堂叔家的唯一孙儿,也就是皇帝的族侄,已经没了王爵可以承袭。
但是谁叫人家的父亲早年为皇上战死沙场,母亲也跟着一块儿殉情。只剩下这位年幼的皇侄,被万岁接到宫中抚养。
如今这位小爷也到了娶亲的年纪, 皇上特意赐了婚, 还恩封了一个奉恩镇国公的爵位。这可比他原该得的奉恩将军高出好几级。
这门亲事对迎春来说, 可是有些高攀了。哪怕她现在成了一等将军的嫡女。因此贾家在给迎春备嫁的时候,也就精心了许多。
本来王夫人不想再从公中给迎春掏嫁妆的。她总觉得既然大房拿了府里三成的收益另起炉灶单独过活, 那么大房女儿的嫁妆也该从哪里面出才对。
只是大房的人哪里能愿意。毕竟两房还没分家,像是婚丧嫁娶这种大事自然要公中花费。
这不就为了这事儿, 两房的人又闹到了贾母面前。
其实这件事本就是大房占理。加之王夫人名下两个女儿都进了宫, 她亲生的宝玉又是老太太的心尖子。这叫这位二太太近来似乎有些忘了形, 就连对老太太的态度都不似以往那么恭顺了。
所以这次贾母理所当然的选择支持大房, “我活着一天, 荣国府就一天不能分家。便是老大那边拿了银子单独开销,也是为了两边院子管起来方便。
二丫头的嫁妆自然是要公中出才是正理。可没有什么大房、二房分开的话。”
这话其实表明立场的同时,已经很给王夫人留了面子了。只是王夫人却没怎么顾忌老太太的情面,还只是一个劲的哭穷。
“之前咱们家的事情都是一桩接着一桩的,已经把公中给掏了个干净。
现在大老爷他们还一下拿走公中三成收益,再加上宫里娘娘那边的开销,还有平时那些人情往来。
而且咱们自己也得过日子花销,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给二丫头准备嫁妆呢。”
这话大房几人自然不乐意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