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刚坐下,便有服务员来招待点餐。
两人挑了靠窗的位置坐下,正好可以看见窗户外面的马路。
大约由于车祸的缘故,两人耽搁了大概半个小时。在点了餐之后,两人感觉拿起手机,准备在网上先订电影票。
没一会儿,电影票已经出票了。这时候,两人便全心全意的等着餐。
且说这会儿正是吃饭的高峰期,店内几乎坐满了人。食物的香气,飘得满堂都是。本来就饿得很,闻着这样的香味,简直就是折磨。
阿雅觉得十分无聊,于是,就拉着小优,兴致勃勃的去看这家店的内墙上贴的,关于过桥米线的介绍:
传说,清朝时,一个秀才到滇南蒙自市城外的一湖心小岛上读书。小岛远离世俗,正适合苦读。岛上也没什么吃的。秀才的娘子很是贤慧勤劳,心疼秀才一个人苦读,于是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吃。由于小岛位置实在是偏僻,等秀才娘子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偶然有一次,秀才娘子给秀才送鸡汤的时候,意外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鸡油,居然可以让汤保持温热,不会那么快就变凉了。她尝试着把佐料和米线等秀才吃的时候再放,发现味道更佳。于是她改进了米线的做法,先把肥鸡熬汤,直到出现一层厚厚鸡油覆盖在汤上。她又将米线在家烫好,将配料切得薄薄的,等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最后加入米线。秀才发现,这样经娘子改进之后的米线,更是鲜香滑爽,美味非常。于是人们开始纷纷仿效,这种做法也渐渐流传了开来。由于秀才娘子到岛上要过一座桥,后世为了纪念这位贤妻,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这么多的字,几乎占满了一整个墙面。墙面是大红色的底色,上面的配图,是一份过桥米线。颜色鲜亮,汤汁诱人,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小优看了,笑道:“这家店这样贴了一面墙了!可省了不少装修费!”
阿雅听了,顿时心中的那些对这个故事的感叹,对故事内容的一些风花雪月的评论等等文艺的句子,全都给堵在了嘴里,笑道:“还真是呢!又好看又省钱!而且这样的故事,特别招我们这样的学生喜欢。”
小优听了只笑道:“要不我们也开个这样的店吧?!”说着,她的眼睛发亮,道,“我们就搞四面都是这样的厚一些的纸,印上这样的有故事有内涵有文化的宣传小广告,再买个锅,就可以开店营业了!”
阿雅听了,小声说道:“不过这个谁来做吃的这个问题,似乎有那么一点儿重要!”
小优听了,郑重地点头,道:“对耶,我还没想到呢!阿雅你会做饭不?”
阿雅摇头,笑道:“我会煮饭,用电饭煲煮饭那种。我不太会炒菜。”
正说着,服务员上过桥米线来了。黑色的堡装着的过桥米线,翠色的青菜,白色的汤,红色的肉丸子,白色的粗粗的米线,颜色都十分地鲜亮。过桥米线散发着诱人的味道,让人一刻都不想再等待,就想拿起筷子,立刻就开始吃。
配套的小碗,是黑色的外表,红色的内底。再有就是黑漆筷子,似乎是木筷子打的黑漆,又像是塑料的黑筷子。这样的筷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餐厅里的一箱又一箱的公用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