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云海的意见却是不同,他认为应该挑选出一些更凶悍更强大的物种培育,或者具备特殊能力的物种,因为这样诞生出来的异形才更强大。
一百只信使异形,可能会做到一只禁卫异形无法完成的很多事情。
但在激烈的战场上,一只禁卫异形或许没有一百只信使异形杀死的敌人多,但它在战争结束后存活下来的机率,却要比一百只信使异形高得多。
在这个意见上,智能微观文明和云海争论了很久。
云海觉得智能微观文明是被异虫刺族的数量影响了判断,又或者说真正的虫族的数量刺激到了它。
智能微观文明却认为云海想的太简单,用它的判断来说,那就是吃都吃不饱的原始人类文明,是不会去考虑制造可以星际远航的飞船的。
最终,云海还是没能说服智能微观文明。
只是后者答应了他,在尽可能考虑繁殖能力的同时,它们会选择更强悍一些的物种来培育。
不同的物种,对生存的环境要求不同。
智能微观文明会以这个为先决条件,对不同的星球进行改造。
三十颗星球,考虑到长远还得在每颗星球上尽可能建立一个生态链存在的智能微观文明,一共要用到十几万份基因标本。
也就是说,它们要创造出十几万种不同的生物。
而这些,仅仅只是保证了异形最终需要寄生的宿主在星球上生存、繁衍下去。
如果真正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链,那就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了。
这一点,云海不难理解。
地球上存在着多少物种,云海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