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正月初一皇极殿里的正旦大朝会,一直持续到了下午未时方才宣告结束。
参加这一次大朝会的京官、勋贵、外戚和使节们,在大朝会结束的时候照例领取了一份还算丰厚的赏赐。
这也是大明朝的惯例,除了祭祀天地社稷祖宗的祭礼需要分给参加朝会的官员以外,另有一份由银子和绸缎或者布匹组成的节礼。
这个其实类似于平常百姓家过年的时候,家长发给家里人员的红包。
只不过,天子发给官员们的红包比一般百姓家要贵重一点罢了。
理藩院原本要安排的外藩使节的觐见,因为这一次大朝会的拖沓冗长而告吹。
吴惟英请旨之后,延迟安排到了第二天的上午接见。
因为不光是崇祯皇帝本人穿着全套的礼服在皇极殿坐了几个时辰,已经很累了,就是那些参加大朝会的大小官员以及外藩使节们,在这样的天气里,里里外外地奔波来去,也已经累得够呛了。
不过累归累,满朝文武大臣领了正旦大朝会的赏赐出宫的时候,人人脸上都是笑意满满。
即便是最挑剔的官员,对于崇祯皇帝这一次的犒赏全军、增加俸禄也都是满意的。
从古至今,人们衡量一个家族、团体或者王朝来说,它是不是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是不是很有希望很有前途,始终都有一个相同的而且基本的衡量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钱财。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主要看你能不能给你雇佣的长工或者仆人发出工钱来。
若你不仅能够正常发出来,而且还能够不断地有所增长,那就说明你这个家族经营得很成功,很红火。
对于一个国家或者王朝来说,你能不能给你的军队如期如数发出军饷,你能不能如期如数给你的官员们发出俸禄,这可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也是军队里的将校士卒,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员们,判断你这个王朝还值不值得拥护,值不值得追随的基本标准。
这个道理很简单。
就像后世一个人经营一个企业一样,涨工资总是一个能够快速提高员工忠诚度和凝聚力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