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重生后太子妃咸鱼了> 第63章 生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章 生辰(1 / 5)

这十八牒小列女屏风并无落款署名, 但沈宜秋又怎会认不出自己外祖的手笔来。

时人画人物多用“春蚕吐丝”法, 线条如发丝般匀细, 且仕女体态丰腴, 面短而艳。

而眼前这些仕女用的却是兰叶描兼蚯蚓描,线条富于变化, 且这些仕女纤瘦飘逸,骨清神隽,颇有六朝遗意,是典型的“邵家样”。

外祖父在宫中图画院贡职时间不长,但其画作深得先帝喜爱, 大部分画作都随先帝葬入皇陵, 宫中剩下的并不多,这样的整套屏风画实属难得。

更重要的是, 其中的卫姬和齐姜两幅的运笔方向和笔势,与其余各幅皆有微小的差别, 旁人或许注意不到, 但沈宜秋自己是左利手, 自然看得出来, 作画者也是左利手。

沈宜秋知道外祖父晚年身体不好,任务繁重时,母亲便会替笔。

母亲喜欢画画, 出阁时的妆奁便是她从小到大的画作。

后来去了灵州, 她又画了许多, 朔方的山川、草木、牛羊、马匹、街市……

她最喜欢画的是桃林, 灵州有赫连勃勃所置的果园,有桃李千株,每当盛放之时,他们一家人便会去林中游玩。

后来她病骨支离,不能再出门,只能凭着记忆,将那云蒸霞蔚的盛景重现于笔端。

沈宜秋回长安前,老管事将她母亲的画作收拾作几大箱,一起运往长安。

那几口大木箱里装着的,不仅是母亲的手迹,也是她最珍贵的记忆。

可回到沈家后,祖母便即将灵州跟来的管事、奴仆、乳母全都赶出了府,那些画作沈宜秋也再没有见过。

后来她问起,祖母只说灵州至长安千里,路途遥远,那些东西在途中佚失了。

沈宜秋第一次被祖母锁入西园,便是因她哭着闹着索要母亲的画。

后来她再要看一眼母亲的手迹,只能去大慈恩寺看母亲所绘的经变画。

然而二十年中,那些画早已褪色斑驳,又由别的画师添改上色,早就面目全非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