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长辈,齐向文还是很敬重他的,耐着『性』子听他教导。但触及底线问题,齐向文仍旧不妥协。
他一根筋,险些没把六叔公给气死,无奈之下拂袖而去,也不管了。
忠勇侯对长子失望了,再加上继室日日吹耳旁风,次子又刻意卖乖讨好,便更显得长子不懂事,便请封了次子为世子。
按理说,嫡长子还在的前提下,次子是不能承袭的。即便忠勇侯偏心次子,但礼制纲常在那摆着,御史礼部这些大臣们肯定也是会出来说话的。
怪就怪在。当时先帝党政,晚年颇有些糊涂,宠妃妾,近『奸』臣,弄得后宫不安,前朝不宁。
而忠勇侯那个继室,就是这个宠妃的族妹。
两个女人用的手段都是一样的,温柔乡,耳旁风。再加上齐向文‘自甘堕落’,为了个女人忤逆生父的事情也被刻意的传出去,闹得沸沸扬扬的,本身理亏。
就这样,齐向文失去了世子之位,娶得傅氏为妻。而他的弟弟,册封世子后,身份水涨船高,娶了母家的表妹为妻。
过了几年,先帝病重,宠妃和『奸』臣联手作『乱』被镇压。先帝也在不久后驾崩,新帝继位,年号明德。
明德帝是个宽厚仁慈的君王,对于已被杀的宠妃,未曾株连太多,比如忠勇侯的妻子。可忠勇侯府的家事,明德帝却又不能干涉太多。毕竟老二的这个世子之位是先帝允封的,他重孝道,肯定不能忤逆先帝的决策。
再后来,忠勇侯病逝,临终前大底有所悔悟,便将七成的家产分给了长子。
继室当时娘家早已没落,底气也弱了。再加上以六叔公为首的宗亲们都偏帮齐向文,纵然她对忠勇侯的决定心怀不满,却也只能忍了这口气。
分家后,齐向文就带着家眷远走北方。
一开始,他只是个县令,慢慢的升任到如今的太守,可谓是青云直上。反观如今的忠勇伯,也就是他那个弟弟,正经事没做过一件,除了吃喝玩乐玩女人,一无是处。
宗亲们早就不满了。
齐老太太出于两重顾虑,一来迫于宗亲的压力,二来如今的忠勇侯府的确是已快被败光,不得不低声下气来请齐向文回去。以齐向文多年在松阳为官的政绩,以及身为侯府之子的身份,只要回京,入六部几乎是毫无悬念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