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庶长子> 第149章 番外(靖庄帝的一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章 番外(靖庄帝的一生)(2 / 3)

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年,东宫一开始压根儿就安排不到那么多的属官,为此父皇特地在那一年开恩科,为的就是能有更多的新科进士补充进来。

这些新科进士只有一部分才能够入东宫,只有极为出色的那一部分,才会被他选中,进入东宫来做他的属官。

那一年的恩科,的确是人才济济。

一直到年迈的时候,他都记得那一年开恩科的题目,如何治理一县之地。

那时候,那些让他欣喜若狂的策问,后来随着经验的增多,发现的漏洞也越来越多,从欣赏到漏洞百出,总共也没用几年的时间。

不过在那个时候的他看来,这文章已经足够好了,尤其是那一届状元郎的文章。

说来也是凑巧了,状元郎与他同岁,那一年也是十七岁,在那一届考生里头是年纪最小的,但是文采却是最为出众的。

如果不是沈涛提前把人要去了户部,这样的人才他是一定会选到东宫的。

不过一直到他登基,这人从户部转到了兵部,又从兵部转到了工部,之后外任到平江府做知府,始终都没有做过东宫的属官。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两个人没有交集。

大靖朝接连赶上两年的大旱,地方上往年储备的用来赈灾的粮食都已经所剩不多了,为了解决灾民的吃饭问题,朝廷提出了移民就食的政策。

这也是他头一次外出办差,难度不小,但对于储君而言,出面赈灾可谓是意义深远,一方面这样做可以收揽民心,另一方面这也向朝臣和民众证明了父皇的态度。

那时候,跟他一块儿去办这趟差事的便有当年的状元郎——魏时,魏大人并非是其中官职最高的,但在众多的官员当中,确实是最受瞩目的那一位。

不只是因为年轻,还因为魏大人凡事总爱亲力亲为,这差事并不好办,一路上大家都吃了不少苦头,魏大人简直比那些正值壮年的大人们更能够吃苦,很少会私底下埋怨,做起事情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魏大人身上他确实是看到了沈舟的影子。

也怪不得沈舟会收魏大人为徒,魏大人从前名声不显,沈舟作为本朝的治水大家,别看官职不过是工部的右侍郎,可影响力一点都不比工部尚书差,按照父皇的话来说,沈大人就是属于那种喜欢埋头苦干的人才。

正如同魏大人这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