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古扉登时有些后悔,不该接他的话茬,早知道直接说不感兴趣多好?省了诸多麻烦。
“朝廷多些新鲜血液有何不可?”古扉想跷二郎腿,想起脚下的鞋子,又生生止了动作,“年轻人脑子灵活,办事另辟蹊径,给些机会历练历练,将来不都是国之栋梁吗?再者说……”
他双手摊开,“朝廷这不是好好的吗?哪里乱了?”
目光斜斜朝皇叔瞥去,“莫不是皇叔想为丞相说话,让丞相的叛党余孽继续任职?”
古青竹横了他一眼,“皇上执意如此吗?”
古扉耸肩,“君无戏言,已经下了旨,盖了印,换了官带,岂有收回的道理?”
摄政王语气极淡,“只要皇上反悔,其余的事无须皇上费心,臣会想办法解决。”
“就说谁谁谁搞错了?”古扉挑眉,“皇叔,大家都不是傻子,您这么做,知道的只当朕一时糊涂,不知道的还以为您威胁朕改口呢。”
古青竹蓦地朝他望去,瞳子黑不见底,“从上到下数百个官员,陛下,一个人做不了主。”
“朕是皇上,这天下都是朕的,朕说自己做得了主,就做得了主。”古扉底气十足。
摄政王眯眼,“皇上若是做错了事,身为臣子,本王有资格封驳再议。”
“桂圆!”古扉声音提高了些,“告诉皇叔若是朕不听,执意如此会如何?”
桂圆抖了抖,“按照本朝法律,摄政王需辞去官职,布衣还乡。”
既然皇上给了臣子们封驳再议的权利,就不可能考虑不到受臣子压迫之后该如何?
大昌先祖有先见之明,很早之前便定下规矩,若皇帝不想受制于人,坚持己见,那么提议封驳再议的人便要辞官还乡,情节严重者还要自刎当场。
皇叔手握十万大军,逼他辞官还乡,或是自刎当场,无异于逼他反,古扉当然不会这么做。
“皇叔放心吧,侄子受您多年照顾,往后也要依仗皇叔,怎么舍得让您辞官还乡?”话说的漂亮,其实味道早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