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诸多关于“左道”的描述,以及现在的用法,其实都是错误的。
在上古时期,“左道”并非是贬义,而是以左为尊。
其中不得不说“旁门左道”有关的典故。
"旁门左道"一词,现在的词典解释为: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左道"一词俨然有着浓厚的贬义色彩。
但是,考之出处,上古时期在我国还是以左为尊的。
《道德经》云:"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又"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即说:国家安定的时候以左为尊,用兵打仗的时候以右为尊,吉瑞喜庆的时候以左为尊,灾害凶兆的时候以右为尊。虽然"左右"各有尊贵之时,看似平分秋色,但是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农耕和战乱干戈,总是前者比较好。
为什么"左"会和吉事联系在一起呢?这是我们上古先民的朴素辨证思维的结果。我国是传统的农耕文化,对自然万物季节轮回的感知十分敏感。春秋两季,前者(包括夏)象徵东风、阳光、雨露、播种、和煦和希望,后者(包括冬)则是西风、凋零、枯萎、肃杀和死亡。于是"春-东秋-西"的时空宇宙观念对应产生了,然后"夏-南冬-北"各就各位。又因为我国民居大多座北朝南,以这个方向为坐标,我们的左边便是东方,便是春季,便是希望,适宜农桑耕种,适宜祭祀祈愿。右边则是西方,是秋季,阴风瑟瑟,五行属金,主兵象杀伐,主大狱行刑。
先秦典籍中多有相关例证。如农业的丰歉,有"岁星出左有年,出右无年"的说法。岁星即木星。古人认为岁星出现在左方,则预兆着丰年,出现在右方,则预兆着荒年,"年"做"年成"、"收成"讲。体现了"吉事尚左,凶事尚右"观念;兵符制度中,国君掌握右符,将领掌握左符。1978年陕西出土的战国时秦国虎符《杜符》的铭文云:"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兴兵打仗属于凶事,右半虎符在君王手中,体现了"凶事尚右"。
……
所以我所说的“左道”,并不全是指走邪乎走歪路的恶性势力。
骑着三轮车的年轻女人,估计是“善类”左道的人。
毕竟一个人的气质、眼神,以及举止间透露出的东西,很难骗人。
年轻女人的家,是小镇外边一栋自建房,三层小楼,墙体没有装修,让我惊讶的是,女人的丈夫,居然双目失明,拄着一条木棍走动。
另外两个跟踪的高手,气息全无,蛰伏在外围,距离房子二十几米外的榕树中,他们的伪装很高明,换做一般人,绝难发现他们的行踪,他们没有出手发难,我也懒得动弹,正好借这个时机休息喘气。
夕阳西下。
我才向榕树走去,因为我一身“乞丐”装扮,如悄无声息般幽灵的两个高手,并没有任何动静,我走到树底下,径直说了一句话。
“嘭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