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只是爱德华的表面,他的内心充满着热情,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惜的是,世人们只能看到他的外表,不能看到他的内心。
所以最后爱德华只能黯然的退回到古堡,重新把自己和古堡一起封闭起来。
影片一上映,立刻就迎来了许多影评人的赞扬。
奥斯卡喜欢糟蹋人。
也就是越丑越不和现实接轨,就越是能得到他们的喜欢。
影评人也是这样。
他们虽然会收钱去为商业电影打高分,但他们其实更看重的是电影的内涵。
说白了,大部分的影评人都喜欢看到矛盾和冲突,喜欢看到那种撕裂了一样的社会和感情。
他们觉得这才是艺术性。
那些为了讨好庸俗观众的电影,简直是不值一提。
《剪刀手爱德华》的结局,并不是大圆满结局,而是一种类似于悲哀的永远孤寂,这就让影评人们很是赞扬了蒂姆波顿的创造力。
当然了,殷俊这个编剧也是在他们的赞扬之中,只不过殷俊值得称赞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不如蒂姆波顿这个新人这么有新闻的价值。
不仅仅是影评人,就连普通的观众们,对于《剪刀手爱德华》,都是赞不绝口。
因为爱德华就像是这些社会上的普通人一样,他们没有美丽俊俏的外表,所以通常都会被人误会,也得不到人们的喜爱……这样的代入感,让《剪刀手爱德华》的票房一路走高。
本来这部偏向于文艺的电影,只是600家影院的800张银幕开画,但很多电影院单馆单日都出现了6000美金的票房,所以在首周获得了1560万的票房之后,第二周立刻就增加到了1400张银幕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