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 许少庭才颇有点迟钝的担心起来, 他以迟文的笔名写了《工藤总一郎与李轻文》, 又用知行的马甲点评了这篇,除了知行这篇短评是《新月》刊登,其余短篇和各种马甲写的点评其实都是找小报、小杂志塞了钱登出来, 如果真有有心人,想要翻出来这些马甲后的真人……
又或者想要找出马甲后面人的那些人, 是当下的政府或者日本人呢?
他是否真的能自保?
又如何能保证不牵连张氏、珍珍和姑姑他们?
一时意气自己爽了, 爽过之后,许少庭陷入深沉的担忧中, 结果在此事件明明仍旧处于热烈的讨论阶段,第二天再看报纸,已经是大雪茫茫一片, 好干净的一个人间。
纵观沪市所有报纸,从本地发行的报纸到全国发行的, 包括各类杂志在内, 已经找不到任何关于这件事情的讨论。
虽说越压抑, 越讨论,但没了报纸这媒体做发声传播的媒介,渐渐地这件事也就自然而然的没了热度。
许少庭在家警醒了几日, 看无人来找上门,也就以为这件事彻底画上了句号。
---
这是去年十一月份的事情。
在这个时间点上,在许少庭看不到的地方,比如工部局也发生了件关于这件事情的小插曲。
比如工部局来自不同国家的几位董事中, 自诩半个中国通的高桥董事,也很是紧跟时事,在望月三郎的介绍下,不仅在追读《大道仙途》,也是眼睁睁的看着本来争议的是蓬莱阁影射的究竟是日不落帝国大不列颠,还是映射的旭日旗日本。
高桥先生私下与望月三郎吐槽:“这肯定影射的是英国,他们白人整日趾高气昂的,真是让人难以接受,个个的全是眼睛长在了脑袋上面。”
望月三郎道:“也许影射的正是我国呢?”
高桥先生竟是很推崇千风明月:“能写出如此的作者,自然是与我们同仇敌忾瞧不起白人才对,可惜竟是生成个华夏人,如果是我们日本的作家,当奉为上宾才对。”
望月三郎当即笑容愈发古怪:“您说的有道理……如有机会,也要登门拜访下千风明月先生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