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下令各地官府在大面积农田边上都免费修建了水车,水车结构外形因地制宜。小面积农田若要修建水车则需农户自行安排,若是没有木材或是银钱,可以到官府借用木材,秋收时用粮食折钱归还。
在水车之前,新的铁营和铜营都已造好,一并造好的还有废水处理系统。
陆娇娇前几天令人送一些图纸到铁器坊,那儿回话东西做好了,她惦着去看看高炉炼铁情况,就亲自过来看,还是上次见过的铁官司马瑄招待她,。
“东西都已做好,太后请随臣到院子里来。”
做好的农具皆摆放在墙边,不过是些犁头锄头铁锹等寻常物件。
一眼望去,其中只有铁锹安了木杆,司马瑄拿过铁锹,说道:“此物最为锋锐,臣自请为太后演示一番。”
这老小子明明对种地这事儿一点都不感兴趣,怎么好像转性了?
陆娇娇以不变应万变:“请。”
司马瑄目光锁定三丈之外的木墩,他单手攥着铁锹木杆,手骨紧张青筋鼓起,铁锹一端银色的部分在阳光下反光晃眼。
此人身形刚毅,面容严肃。
做出了个投茅的姿势……
他用力抛掷,铁锹在半空中滑过一条优美反光的抛物线,只听咣当一声钝响,铁锹已没入木墩一半,正正好好地倾斜扎在那。
司马瑄评价:“非常锋锐,三丈之内可腰斩敌人,在近处亦可作武器使用。”
……………………看不出这位一脸老实相的大兄弟还挺有战斗基因……
“太后何不向大王说明此物之利?若诸民家中皆配有此物,则我国之人随时可为兵卒矣。”
古代冶金需要众多人力物力,但当时没有那么多的人口,消耗不起,金属的产量一直不高。比起铁,木材更容易获得,而且木材有各种品质,软的硬的几乎不怕水的……所以农具几乎都由木材制作。
但是木材的锋利程度比不上钢铁,生产一部分金属农具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