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权力作为顶级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些掌握权力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寻租,自然也就不是很稀罕这些保护费了...除非是做到顶级的商人,他们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容易被替代,价值也高一些。
不过,这也不是说这个时代钱就不管用了。恰恰相反,两汉时期钱都是非常有用的东西!其实历朝历代的钱都有用,只不过掌握话语权的人不说而已,毕竟说出来有点儿掉逼格——大家都是读圣贤书的,总是说钱怎么怎么重要,好像不太对吧?嗯,还是‘视金钱如粪土’‘阿堵物’等等说法好得多!
这方面两汉时期相比起后面的朝代稍微实诚一些,他们喜欢钱这一点至少会说出来,不会动不动就要往‘钱’上吐口水,然后踩上一只脚,以显示自己阶级的纯洁性...
这个时代,大家会直截了当的告诉你,钱是能够买官的,叫做‘赀官’!所以觉得东汉末年‘西园卖官’很荒唐的不用嘲讽了,那也算是老刘家祖传的!怎么老祖宗做得,我们后来人就做不得了?
实际上,卖官是在靠后一些的朝代才由正常事情,转变为实际存在,但大家都不说,最后成为人人唾弃的存在的。但这一传统始终没有灭绝,直到清朝末年,捐官依旧是朝廷很重要的财政来源。不过这个时候捐到的官身已经成为一种虚衔,没有实际职位了。
对于有钱的商人和地主乡绅来说,大概等于一个颇有价值的装饰品吧。
这个时代不止能够买官,还可以靠钱开路,免除死刑!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条人命多少钱呢?虽然随着行情变化有一些波动,但在古代社会,大家都是用的硬通货,贬值比较少,再加上汉代人比较重视信誉,所以大概都是五十万钱上下。
对于穷人来说,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但对于有钱人来说也不是出不起。
另外,类似徭役什么的,都是可以花钱买的!
其实类似花钱避免死刑、徭役,后面的朝代也依旧存在,只不过都转入了地下或者半地下,逐渐成为一种大家似乎很难宣之于口的‘社会黑暗面’。完全不像是汉代,大家觉得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大大咧咧就直接喊出来了!
花钱干这些事并不会比花钱买一匹布、一瓶酒更引人注目了。
另外钱的力量还体现在方方面面,最典型的一个,读书人应该羞于谈钱,至少表面上要表现出一副不在乎钱的样子吧?其实不然,在汉代,读书人谈钱也没有丝毫压力。而且有钱的鄙视没钱的,这是正常操作!
那些没钱拜师、没钱买书、没钱准备文具、没钱支撑游学...总之就是没钱的读书人,并不会被标以‘宝剑锋从磨砺出’‘吃苦耐劳’‘意志坚定’等等正面性的标签,反而从老师到同学,都对他们可以正大光明地鄙视。
只有一种例外,就是这个穷学生是个不折不扣的公认天才。做到这种程度,又不会有人将他们等闲视之了。但这不是因为大家又忽然看得起穷学生了,只是因为天才这个标签压倒了其他标签,成为其他人标定他们位置的评判标准了而已。
话说人们嫌贫爱富并不是一时的,而是从古至今的,现代社会也一样。但即使是高度金钱化的现代社会,大家也会不会直接说‘没钱就该受歧视’这种话(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表面不会这么表达,如果有人这么表达了,这就是万中无一的奇葩,会被认发布到网络上,然后成为年度沙雕新闻的有力争夺者)。
但是在汉代,这却是真正发生的事情!大家习以为常...
啧,这还真是有钱人的黄金时代——非要说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大概就是光有钱还不够,光光只是有钱,佷容易不能保护自己,所以商人阶级这个时候挺倒霉的。这个时期混的好的是贵族商人、地主商人,也就是本身就有政治地位的那些人。
不过对于有钱人来说,这个不好的地方在东汉也被抹除了...东汉开国时借助了地方豪强的力量,所以之后投桃报李,对地方豪强、商人就有了很多优待。甚至有俗语说,宁愿做东汉的卖油郎,也不做西汉的大豪商,也是因为这种地位变化很大吧。
在这么个时代,光光只是有钱或许不算什么,甚至可能成为别人觊觎的对象。但是如果是有个本身就很有身份的人有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