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以为匈奴是邻国,是心头之患,是大汉打交道最多的国家,他们这些少年贵族就能对匈奴有多少了解了!考虑到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速度,若不是特别关心此事,对匈奴也就只是知道那叫匈奴而已!
不过课堂上还是有两个人不紧不慢的,一个是韩嫣,另一个是陈嫣。
说到后面,刘彻也发言完毕了,就点了先点了韩嫣的名字:“韩嫣你来说,你肯定知道的多!”
韩嫣当然知道的多!这和他的出身有关。
他的曾祖韩王信曾逃到匈奴生活,他的祖父韩颓当就是那时在匈奴出生的。后来韩颓当归汉,封为弓高侯。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了大功,从此成为大汉上流阶层一个很有存在感的功勋贵族。
韩嫣小时候虽然已经不在匈奴生活了,但是他的父亲还有儿时匈奴生活的记忆,更不要说祖父弓高侯了!就算是耳濡目染,他也比其他人的泛泛而谈了解的多得多。
事实也是这样,韩嫣根本不从那些看似很大,其实空洞的地方说匈奴。而是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匈奴人的习性,一些习俗,除开军队,普通平民又是如何生活的。看似零碎无用,实际上比其他人说的有干货多了!
很多时候两个国家对峙,就是要从这些小处了解,而很多大问题也是从小处看出来的。
陈嫣听的相当认真——虽然是一个现代人,但她对此时匈奴的了解不会比其他人多。毕竟她受的就是很普通的教育,那个阶段讲的也就是一些大而化之的东西。
只不过几个伴读还不明白韩嫣这些东西的价值呢,只当他小家子气,说些零零碎碎的!这些和匈奴军队的强大有关系吗?
刘彻却是识货的,听的津津有味。等到韩嫣说完了,扫了一眼陈嫣,发现她又在不停地写啊写啊。忍不住笑道:“阿嫣为何又在写?听过就该记得□□分了,再有记不清的,回头问韩嫣就是了。”
陈嫣摇摇头——软笔记笔记可比硬笔慢多了,再加上繁体字,简直就是灾难!好在古文本就有将一大段话缩成几个字的传统,她有技巧地记着,回头再做整理,也勉强过得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以为记得,其实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记下来就清楚多了。回去整理一遍就是再记一遍,如此再偶尔读上几回,才真是不会忘。”
汲黯不苟言笑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满意...本来让陈嫣过来读书,他是不愿意的,只是当时被陈嫣难住,没话说了而已。不过自从陈嫣到太子宫读书,他倒是越来越满意了。
第一,确实如天子所说,不夜翁主天资聪颖,而且此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底子。当初并不是为了来太子宫读书,而夸张了说了。而聪明的学生,无论如何也是不招人厌的。
第二,陈嫣有很多观点都很怪,但又不能说是无理,只能说她善于从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虽然有的博士们对此颇有微词,但大多授课的老师,包括汲黯在内,都觉得这对他们做学问是有帮助的。更不要说对太子了,太子就是未来的天子,更应该打开思路才对!
第三,陈嫣非常好学!甚至不用说不远处另一间宫室里随意应付课程的公主们,就是在这画堂之中,陈嫣可能都是最为努力的学生了。
伴读们就不说了,很多在家的时候就是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如今跟着太子读书,总算是学了点东西了,但依旧称不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