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梅嫔在宫中过得有些艰难。
恰逢此时临州发生洪涝,洛河决堤,梅嫔联合卫思颐与燕承宏一起发力,才艰难的得到了赈灾的机会。
自六月后,临州之地连日倾盆大雨,各处山水暴注,洛河水位暴涨,以致于冲决堤堰淹没田庐。洪水肆虐,山水冲刷,十里长亭,少有生还,穷乡良民,失之七八。
百姓们本就看天吃饭,一场洪灾下来,辛辛苦苦许多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生还的百姓们身无长物,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人若饿极了比猛兽还可怕,为了生存,渐渐滋生出许多恶念。好在临州知州反应及时,开放粮仓,安置流民,勉强稳住了局势。
不过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各州府的存粮坚持不了多久,更让人忧心的是大灾后必有大疫,洪灾中死的人畜太多,临州知州不敢心存侥幸。
燕承宏得知临州的严峻情况,迅速带着户部工部官员和御医赶赴临州。
带着辎重赶路,行程自然快不到哪里去,燕承宏想把这差事办的漂亮,自然心中焦急。行至半路,燕承宏命众人加速赶路,自己带着几个侍从先行。
快马加鞭赶到临州,燕承宏并未马上去知州府,而是深入灾民中了解情况。
看着这些百姓衣衫篓缕,面黄肌瘦的脸上绝望中带着希望,燕承宏内心震动,他从未如此直观的感受到责任的沉重。
自小梅嫔便对他要求甚严,要他事事做到最好。他也不是天生就有野心的,只是梅嫔总告诉他要努力,要去争,要去抢,要成为最尊贵的人。从前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而今他明白了,这是梅嫔的愿望,不是他的。
他还是会去争去抢,努力坐到最高的位置。但不会是完全为了权势,为了荣耀,而是为了将传承了近两百年的大燕发扬光大,为了天下万民安居乐业。
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没有万民又哪里来的君王呢?
燕承宏自此萌发了仁者之心,开始蜕变。
临州局势还算稳定,等辎重到达就能缓解灾民的情况。如今更重要的是洛河的堤坝需要重建,但来之前梅尚书曾透露国库不丰,若要修建河堤,光靠朝廷拨款必是不够的,缺口的款项怕是要他自行筹集了。
燕承宏第一次办这种大事,心中既紧张又振奋,若是这次赈灾筹款之事办好了,自己不但能得到民间声望,在朝堂上也能获得资历,父皇也能更看重自己几分,一举三得。不过当前还需了解城中富户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