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养精蓄锐,咱们下周再战,小小剧透一下,下周的章节中会出现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哦:)周日上午10点,继续发放100起点币的红包,祝各位书友‘抢个大包’。
两百年来,漓阳一直饱受突厥的入侵和搔扰。
突厥以骑军为主力,基本上,他们每一次袭扰劫掠漓阳,都是从关口入侵。
因此,从漓阳武灵帝时代起,便开始在漓阳边境‘崇山峻岭’的关口之间,大规模的扩建边关诸城,以此为国防线,对抗突厥的袭扰。
边关诸城之间,互为犄角之势‘守望相助’,扼守在漓阳国境之上。
虽然,和关内的中原各国相比,突厥的人口相对稀少。万人以上规模的进攻少之又少,大部分时候,他们发起的,都是几千人或者几百人的小规模袭扰。
但是漓阳边境的战线太长了,仅靠十几座边关重镇就想全面驻守漓阳国境,无异于天方夜谭。
面对这种情况,漓阳大军不可能长时间驻守在边关之外,养不起,也耗不起。
所以,戍堡便应运而生。
这些戍堡大部份都修建在关外,依托边境驻兵的重镇大城,逐步向外扩展,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戊堡只是些由‘碎石和泥土’所筑的土筑小寨。
石堆土夯,十分简陋。
锦州边军大帅袁华巡视边防时,看到那些早期的戊堡,曾感叹这些旧时的戊堡是“水过则冲,虏过则平。”驻守戊堡的戊卒,都是在以命守国门。
后来,突厥在百年前,灭掉了伊蓝古国后‘日益强大’,漓阳也随之加强了边境上戊堡的数量和质量,所修建的戊堡,都是更加坚固耐守的青砖楼城。
虽然,这些青砖楼城的城墙,在高度和厚度上,不能跟锦州府城和锦州边军大营那种巨大体积的城墙相比,但阻挡以骑军为主的突厥,已是绰绰有余。
各戊堡中设烽火台五座,遇突厥五万人以上的‘大股’入侵,便点燃五股狼烟,示警边军。
遇突厥万人以上的入侵,便点燃四股狼烟。
遇千人以上,万人以下的入侵,点燃三股狼烟。
遇千人以下、五百人以上的小规模敌军进攻,便点燃两股狼烟,召集附近的多个戍堡和边军大营,派出小部份援兵,大家一起‘合作’吃掉小股敌军。
遇五百人以下的小股突厥游骑,则点燃一股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