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营行至无常谷九里外,一百突厥游骑再次发动袭扰,大雪营亡两人,伤三人。洪涛下依然下令继续前进。
大雪营行至无常谷山脚之下,这一路上,那一百突厥游骑共发动袭击八次,大雪营亡三十一人,轻伤三十九人,重伤无。
洪涛下令,全军结回型阵,原地防守,并命麾下斥候以突厥旗语,通知一直尾随他们的突厥游骑。
“漓阳大雪营,依突厥草原古礼,发起‘泽丹戈多’请对方主将,现身应战,若对方继续不言而战,大雪营将放弃辎重,上山固守待援。”
看到这里,许多读者肯定会有两个疑问,为什么突厥要这么大费周章的布局吃掉大雪营?
泽丹戈多又是什么意思?
大雪营并不是一支一般意义上的强军。实际上,大雪营是一只斥候强军。他们是整个锦州边军最灵敏的眼睛和耳朵。
每次大战,大雪营这一千多人,都能更远、更早的发现突厥大军的军情动向,他们更是所有突厥探马游骑的噩梦。
灭了大雪营,锦州边军就等于瞎了一只眼睛,聋了一只耳朵、少了一只利爪、拔掉一颗獠牙。
这一次突厥之所以这么大费周章的精心布局,就是为了吸引出一支‘没有骑马’的大雪营。
如果大雪营的人都骑了战马出来,别说是六百巴佐狼骑,就是六千巴佐狼骑,也一口吃不下这一千三百多个漓阳大雪营的将士。
至于大雪营为什么不骑马,除了之前写过的‘担心夜间行军,损伤马匹’之外,还有就是在那位突厥‘智帅’的精心设计之下,让锦州边军的主帅和大雪营都误以为这只是一次‘能减少漓阳权贵对大雪营恶感、没有危险的普通护送行动’,漓阳缺好马,大雪营为了节省不必要的马匹损耗,才上了这个恶当。
至于‘泽丹戈多’则是草原上一种无论是突厥,还是北漭都遵循至今的古礼,‘荣耀决斗’就是‘泽丹戈多’的译语。
草原部落之间,当两方实力相近,无法在短时间内全歼对方的时候,就可以向对方发起泽丹戈多,双方放弃地利、在平原上一决胜负,彼此不将对方杀至全军覆没,便不食不眠、死战不退。
大雪营虽然无马,但如果他们放弃辎重上山固守,先不说山路崎岖坡陡,马匹的机动性几乎降至为零,就是能骑着马往山上冲,那些高高骑在马上的突厥骑士也会成为山上守军的箭靶子。
如此一来,突厥游骑倚为绝对优势的骑射,便不复存在了。
而且,只要大雪营上山固守一天一夜,锦州边军就会派出大军来接应没有按时归营的大雪营。
所以,那位突厥智帅才会大费周章的让大雪营接应护送那位‘不能离开笨重马车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