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高学回家,李自成心情大好,基本上搞定了打磨机,不但能降低自行车的生产成本,将来还会在许多领域得以应用,至少火器的生产度会加快。/p
打磨机与香水、蒸馏酒、肥皂不同,不是单纯的消费品,而是制造的器械,虽然才是初级阶段,但是比自行车本身前进了一大步,属于重工业的开端。/p
如果将来开办工厂,专门生产各式打磨机,没准就能让科学酵起来……/p
兰州的事,处置得差不多了,他原本还想回见梅之焕,和他谈谈陇右的地方政体设计问题,看看当初建立的议会雏形运转得如何。/p
梅之焕是从崇祯三年(公元1631)十二月任职陇右省长的,当时规定任期五年,但是现在已经六年多过去了,却是没有调整,还有法院、议会,也要重新换届了。/p
这样的事情,实在太繁琐,因为是试点,缺乏一整套完善的律法。/p
这么长时间,并没有听说议会、法院挥出积极、重要的作用。/p
但李自成不打算放弃,如果不试过,谁知道哪种制度才是最合适的?摸着石头过河,在行程中不断调整方向,才是探索一套制度的可行方法,邓太宗已经践行过了。/p
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制度,肯定千难万难,现在陇右的百姓,识字率极低,自身没有探究的能力,理论上必须完全依靠“拿来主义”。/p
李自成不会太急,暂时还是培养人的意识,等到华夏帝国出现,百姓的识字率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再根据当时具体的情形再做取舍。/p
就像王徵研制打磨机,一套有效制度的形成,也需要不断试验、取舍、修正……直到最后符合制定者的意图!/p
但他不打算亲自过问,而是预备交给了梁文成,让他根据践行的情形,决定换届后继续运转,还是做必要的调整。/p
他要去西宁看看,没有必须的理由,但西宁是天命军的源地,又是现在的中心城市,商税比兰州还多,李自成上次离开西宁,快要一年了,他不能太疏远西宁。/p
晚饭后,李自成召集众位夫人,告诉她们,自己即将去西宁视察一番。/p
陈秋蝶顿时鼓起两腮,悻悻道:“早知道不回来了,就在西宁授课多好……”/p
孙梦洁嘻嘻一笑,“傻瓜,先生只是去西宁视察,很快就会回来,又不是在西宁常驻!”/p
田芬在陈秋蝶的大腿上一拧,嘲笑道:“蝶儿姐姐为什么这么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