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可以在纪府里看见他, 可见他近几年的政绩倒真是能入平知的眼了。
韦良的被弹劾,他自然明白不过是以邱仲为首的那些人对他的一次试探。这些人曾追随废太子左右, 素有才干,大齐又正是用人之际, 他不愿看到明珠蒙尘, 故而决定对他们既往不咎。
不过如今看来, 他们不相信他真的不会秋后算账, 又不舍得就此干脆辞官离去,以教满怀抱负无处施展,故而才会有此试探。
自来有才华之人总是会倨傲几分,他懂得,又因本就相信韦良的清白, 故而才会不放在心上, 只让一切秉公办理,着相关官员仔细调查便是。
唐松年从纪府回来后便开始着手递交述职文书之事, 只当他到了吏部时, 那负责收文书的官吏望望手中名册, 又看了他一眼:“河安府安平县令唐松年?”
“正是。”
那官吏的神情有几分奇怪, 只也没有多说什么:“文书收下了, 唐大人请回去安心等候消息吧!”
唐松年谢过了他, 哪想到刚走出吏部大门, 便被大理寺给请了去。
他满腹狐疑地跟着来人去了大理寺, 见上首坐着新任大理寺卿, 旁边还有两位陌生的官员, 只瞧他们身上的官袍,均是四品以上的大员,一时更觉奇怪。
“唐大人无需担心,本官奉旨彻查韦良韦大人出任饮差期间徇私一案,请唐大人前来,也是有几句话想要问问大人。”那大理寺卿道。
唐松年一听便明白了:“下官自当知无不言。”
紧接着,大理寺卿便问了他好些个问题,唐松年问心无愧,自是如实回答。
待回答过后,那大理寺卿并没有为难他,只命人将他送了出去。
“两位大人对下官方才审问可有什么异议?”待唐松年离开后,大理寺卿沉下脸问那两人。
那两人彼此对望一眼:“无异议。”
大理寺卿哼了一声:“如此甚好。既如此,两位大人便请回吧!”
说罢,一拂衣袖便转入了屏风之后。
不识抬举的东西,太子殿下不追究你们当初替废太子出谋划策处处针对之事,便已经是天恩浩荡了,你们倒好,死里逃生后竟转头诬告起韦大人来!
那两人也知道自己惹人厌,一声不吭地迈步离开。
约莫一个时辰后,他们便身处城中某处府邸,当中一人低声朝着上首一名身型消瘦的男子道:“邱大人,太子殿下已经命大理寺介入调查,咱们也该罢手了。太子殿下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实乃宅心仁厚,确是明君之范,咱们也当知恩图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