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云吓坏了,赶紧去夺,嘴里慌乱的说道:“爸,爸,慢点喝,慢点喝……”
这时候,刘远山也放下坛子,哈哈大笑起来,让一屋子人更加疑惑。
笑过之后,刘远山大声道:“好,好酒,小云,这是束河县的瓜干酒吧,我可是想了几十年了啊,哈哈哈……”
说完,刘远山对着嘴又是一小口,仔细咂摸一番,说道:“是瓜干酒的香气,但是入口的苦头却一点都没有了,不错,好酒,好酒啊。”
酒杯终于拿来了,刘静云赶紧给老爸倒了一小杯,开口问道:“爸,您喝过这个酒啊?”
刘远山环顾四周,开口道:“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一生嗜酒吗?其实就和这个瓜干酒有关啊,这事,我只和你们老妈说过,今天高兴,索性再给大家讲讲吧。”
“那是1938年,我那时21岁,跟着我们古团长在现在的束河县冠山一带打游击,古团长就是以后的古副总理,小云,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去束河县挂职了吧?因为我曾经也在那里战斗过。”
刘静云连连点头,刘远山继续讲述起来。
原来,1938年的时候,刘远山在一次有激战中小腿受了伤。那时候缺医少药的,本来并不严重的伤情却出现了发炎的迹象,伤口慢慢的溃烂起来。而游击队的卫生员除了给伤口清洗和换绷带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那时候,已经行动不便的刘远山,借住在一户山民家里,山民也四处想办法打听偏方帮着救治。
后来一个老猎户出了主意,用当地山民自酿的瓜干酒清洗了伤口,然后敷上草药,并且叮嘱刘远山一天喝一小杯温热的瓜干酒来促进血液循环,这才慢慢治好了小腿上的溃烂。而刘远山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喝酒,从此,一生嗜酒如命。
说到这里,刘远山动了情。
“孩子们,你们不知道,那时候的老百姓穷啊,饭都吃不饱,哪有多余的粮食酿酒。尤其是山里,地少山多,根本没法种粮食,只能种地瓜,也就是现在说的红薯。虽然现在地瓜干都见不到了,但是那时候,瓜干可是保命的粮食,瓜干酒更是十分金贵。为了给我治伤,用了四五斤瓜干酒,是那户山民用了几十斤瓜干换回来的。”
说道这里,刘远山停住了,气氛也变得凝重。
刘薇赶紧出来活跃气氛,她说道:“爷爷,那您后来去过那里吗?”
刘远山有些开心了,说道:“去过,也找到了那户山民,他们家生活的很好,八几年的时候,我还把那老两口接到bJ住了一阵子,只是十几年前那老两口都去世了。”
刘薇赶紧又道:“爷爷,那您没找过瓜干酒?”
刘远山叹了口气,说道:“找过,束河县有个酒厂,七八十年代还生产这种瓜干酒,但是到了90年代就停产了,我已经有接近30年没见过这种酒了。”
也是,这种带着苦头的瓜干酒,本来就是很低档的白酒,自然在市场大潮中被太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