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头道:“当然能做,以你穆老板在柳编艺人里的号召力,接个订单还不是小事一桩,利润嘛,我还真不大懂,看那些大厂子的老板,过的很滋润的。”
穆东问道:“不是说这两年的业务下滑很厉害吗?听说国际订单少了很多。”
苏老头挑起鱼竿,收回鱼线,重新挂上饵料,缓缓说道:“小东子,有句话说得好,河里无鱼市上看,国际订单再怎么下滑,总归还是有很多订单的。不说别的,就说今年,大家疯抢柳条那劲头,还不都是因为手头有订单没材料。”
穆东有些心动了,问道:“苏大爷,我要是做柳编,你来帮我,怎么样?”
苏老头很得意,说道:“当然好,小东子,我还就愿意和你一起瞎混,你啥时候开始,告诉我一声,随叫随到。”
穆东笑道:“那就谢谢苏大爷啦,放心,工资给你高高的。”
苏大爷接着道:“小东子,刘县长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要想做好柳编业务,还要靠自己。我去帮你,只能帮点小忙,你还有找一些管理人才,一些懂外语的翻译,我们以后可以自己去广交会联系订单。”
广交会?穆东明白过来。对啊,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
受到启发,穆东立马又想起了义乌小商品市场,那里也是一个重要的外贸窗口啊。
穆东兴奋起来,觉得柳编这个行业,还真的大有可为。
俩人又聊了一会,穆东告辞离去
回到小学校,穆东在办公室上网查询了一下资料,又思考了一段时间,决定在大蒜业务完成后,开始柳编行业的运作。
穆东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最起码自己占了两样。
天时自己占不到,因为自己进入这个行业太晚了;
地利没问题,家乡就是柳编的主要产区,加工什么都方便。
最有利的是人和,自上而下,从刘县长到普通艺人,很多人都会支持自己做柳编。
那就干吧,穆东给刘静云打了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
刘静云非常高兴,自己辛苦竖起来的这个典型,终于愿意做点正事,并且是和自己管理范围相匹配的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