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1 / 7)

陆王妪在熬粥。

这粥不是小米粥, 不是尚未脱壳的麦粥,更不是杂粮粥, 而是大米粥。村人往往不称它为“米”,而叫它“白的”。

西汉有稻贵麦贱的说法, 生长在南方的米不是人人都能吃到,即便是在原产地,也只有极度富庶的人家可以吃,而且一旬了不得吃一回,寸米寸黄金。北方人就更不用说, 他们村中还没成年的稚子, 基本都没吃过米粥。

她眯起浑浊的双眼,对身旁将士感叹:“这群稚子, 真是赶上了最好的时候,也赶上了最坏的时候,到头来连口白的都没得吃。”她已经五十岁了, 在汉代是挺少见的高龄, 陆王妪年轻的时候,汉和匈奴的关系还不是很差,边境贸易繁荣, 委实过了一段好日子。

盘腿坐在陆王妪身边的有几个是王家的郎君, 与村人有过一面之缘, 在派兵时将军本着当地原则,率先把陆王两村寨人多的队伍分到这。

“阿婆也甭说,搞不好到河东就能吃上白的了。”王卫接过盛满白米粥的碗, 他不仅跟陆家寨人熟,和江观潮也能说上几句话,先头去河东送酱油,还是他王六郎跟江观潮一起走的。

浓稠的白粥,配上酱油豆酱,拿筷子跟打鸡蛋似的搅合搅合,粥面变成浅淡的黄褐色,卖相不咋样,味道却很好,稀里哗啦地喝下去,冷冰冰的胃暖和了,人也舒坦了,每个毛孔中透出热气,再也不畏惧寒冷的严冬。

“待会儿那群狗奴来了,阿婆你先上马走,知道不?”

“莫要瞎担心。”陆王妪坐得端端正正,“老婆子自不会给你们群人拖后腿。”

他们才喝完一锅粥,村口便传来骚乱之声,放牧的也是士兵,年过十七,但他长了张童颜,身量又不是很高,看上去跟十小几没什么区别。偏生他人小却长了双飞毛腿,耳朵又灵光,便被指派了前哨岗位。

“来了来了来了!匈奴人来了!”原在草原上吃草的牛羊受到惊吓,四处冲撞,在咩咩咩声与哞哞哞声中,前哨的话听不大真切,所有人却已有准备,碗筷直接扔在地上便去牵马,健壮的很有胆识的妇人跟着他们一起上战场,而老妪则被火速送往马邑城。

一切就跟往常匈奴人的骑兵小队来劫掠一样。

……

军臣单于觉得不大爽利。

人在面对灭顶的危机之前,总是会有某种预兆,尤其军臣单于是草原上的枭雄,他能过活下来并且统一草原堪称是天选之子,他的直觉曾经帮他躲过数次危机。

不过今日,冲上脑的兴奋感抑制住了心头的不安,他问周围人:“伊稚斜,你可觉得汉人布置了陷阱?”

“回单于的话,未曾觉得。”他说,“我看先头路过几烽火亭,汉人的步兵一如往昔,挣扎也很是强烈。”他得意一笑,“不过他们人实在太少了,再挣扎还不是被吾等战马踏平。”烽火台驻守的人很少,在十万大兵面前不值得一提。

他们又说了牛羊以及边境的村落,富有经验的千骑长百骑长都说,并没有什么端倪,让单于千万放下心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