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极富有游牧气息的契丹人,一向只擅长打顺风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掉转马头亡命奔逃的契丹人,对于伤亡的承受力,更是远逊于大周朝廷禁军。
以李中易和契丹人作战的丰富经验,他认为,大约3%的损失,便是契丹人有无战斗意志的分界线。
然而,李中易一手建立的李家军,临阵军法之严苛,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奋死前进,尚有获得战功,升官财,做人上人的好机会!
胆敢后退者,十死无生,不仅如此,还要株连整个家族一起跟着倒霉!
临阵之时,李家军的儿郎们,会怎么选择,其实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
颇勇率领一千余人,在榆关以西,以逸待劳,以有心算无心,借助于设下的两道埋伏,不仅将榆关的契丹守军一网打尽,更捉了南京宰相府左平章政事的一对独生子女,也算是立了奇功一件。
听完颇勇的完整汇报之后,刘贺扬抢先嚷道:“相帅,向明立此大功,必须重赏啊!”
廖山河眼珠子转了转,随即也跟着叫道:“是啊,是啊,应该重重有赏。”
杨烈掸了掸袍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刘洪光和廖晓达,实在是其心颇不可测呢,嘿嘿,区区算计岂能瞒得过李中易的眼睛?
一念及此。杨烈微微转动了下脑袋,把目光投在了李中易的脸上,聚精会神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李中易接过竹娘续过水的茶盏,淡淡的一笑,只顾低头喝茶,竟一言不。
刘贺扬也知道不能急,不过,李中易的沉默,或多或少,让他有些失望。
廖山河熟悉李中易的禀性,他刚才不过是跟着起起哄,想从侧面试探一下李中易的心意罢了,原本就没做太大的指望。
宋云祥装作研究舆图的样子,目不转睛,极其认真,可是,他一直竖起耳朵,默默的关注着形势的展。
第二军都指挥使马光达,则死死的盯在手里的茶盏之上,如果不是竹娘一直注意他的动静,根本不可能就现,马光达抚在茶盖上的手指,竟微微颤动着。
杨烈偷眼看了看四周,他察觉到,颇勇虽然的神态如常,可是,从他那一直转动的眼珠子,杨烈隐约察觉到,这个党项蛮子应该有些失落感,更多的则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