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娘来内书房的时间很短,她并不知道,李中易从来没有让人替他批阅过奏章。
“禀皇上,礼部可有堂官出缺?”赵雪娘提笔在手,却满是踌躇的问李中易。
李中易的眼眸微微一闪,礼部还真缺了个员外郎,便笑着把空缺的职位说了。
赵雪娘想定之后,写了一大段感人肺腑的话,末了,笔锋一转,在奏章上批了一句话:迁转礼部员外郎。
李中易看过之后,很满意赵雪娘文采,便夸赞道:“字好,人美。”
自从,脸部的伤疤被李中易治愈之后,赵雪娘的心里就一直有李中易的身影。
所谓女想男,隔层纱,赵雪娘并没有马上离开的羞怯姿态,提醒了李中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赵雪娘进内室之后,很久没有出来,坐在外室写节略的韩湘兰,一猜必中,肯定有猫腻。
然而,韩湘兰已经是育有一女的妇人,孔黛瑶却是货真价实的黄花大闺女。
当有些奇怪的动静从内室传出后,孔黛瑶没觉得有啥不妥,依然淡定的提笔写节略,而韩湘兰的俏面却早已通红泛紫。
有事记室干,没事耍记室!
李中易收拾了赵家的嫡女之后,杀赵老二之心,也就越来越淡了。总不能,刚刚耍了赵家的亲闺女,就杀了她的亲哥哥吧?
李中易的登基大典即将举行,礼部正是主要办差的衙门,赵雪娘提议把王春望调去礼部,其中隐含着很大的用人哲学。
谁都知道,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李中易在赵雪娘的提醒下,忽然想起了一件往事,晚清时的清流领袖之一,张佩纶,经常上奏折骂李鸿章卖国、专权、有不臣之心,骂得非常之痛快。
李鸿章恨得牙根直痒,却因慈禧太后的庇护,而无可奈何。
1882年,张佩纶署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针对法国侵略越南和觊觎中国边疆事,他先后上奏章十数篇,主张以武力抗法。
李鸿章终于等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他找人奏请朝廷,让张佩纶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