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丘吉尔也不是不懂历史的小白,《FamineGirls》当中的这个Famine说的还能是哪场饥荒啊?
难不成是南亚次大陆在1770年、1783年、1866年、1873年、1892年、1897年发生的那几场大饥荒。
单说1770年的那一场孟加拉大饥荒,粗略估计就死了10,000,000人……
没看错,确实是7个零,也就是一千万人!
很有讽刺意味的是,东印度公司在饥荒开始后的1771年的收入要比1768年的高。
当然啦,这些饥荒肯定是印度人民的错。
因为丘吉尔本人有一句名言,“我讨厌印度人。他们是残忍的民族,有着野蛮的宗教。饥荒是他们自己的错,他们繁殖起来象兔子。”
二战“四巨头”都这么说了,还能有错吗?
所以当1943年孟加拉再次发生饥荒的时候,他把本应该供应给当地的医疗援助和食品被到了欧洲。
德里政府发出了一封电报描绘了当时灾难的可怕情景和巨大的死亡人数。丘吉尔的唯一反应是:“为什么甘地还没有死呢?”
不过想来和丘吉尔一样,爱尔兰人也不会去关心万里之外的南亚次大陆,这个Famine必定是1848年的爱尔兰大饥荒咯。
这封电报其实就是在用两位皇太子殿下性命来要挟英国政府,要让一部描述爱尔兰大饥荒的电影在英爱谈判的关键时刻在爱尔兰公映。
这不是火上浇油什么是火上浇油?
但是,但是,但是他能说“NO”吗?
要是因为他拒绝了这个要求,两位皇太子被爱尔兰人撕票,他还有什么政治前途。可是反过来说,要是他首先答应了这个要求,英爱谈判就此破裂,他也就成了替罪羔羊。
乔治五世为什么看完电报立马退场?
劳合首相为什么不乾纲独断还要来问他的意见?
他们不就想有人帮他们说个“YES”吗。
数来数去,不就是他这位主管爱尔兰的殖民地事务大臣最适合说这个单词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