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2日,林徽音他爹林长民在《晨报》发表了揭示中国外交危机的重要文章,两天后五四运动就爆发了。
所以说,赛里斯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运动和《晨报》对于山东问题的追踪报道不无关系。
怎么说呢,我们的袁大师既然接受了张东荪的邀请,成为了中国公学的经济学系教授。那么他现在就带有那么一点研究系的色彩了。
当然啦,他能不能成为研究系的政治成员,那就要看研究系容不容得下他这尊大佛了。
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急匆匆地踏进了《晨报》报社,冲到了主编办公室的门口就急不可耐地用拳头砸起门来了。
“哐、哐、哐!”
“在君先生,你在吗?”
“哐、哐、哐!”
只听里面有人用一口南方味道的官话不高兴地问道:“谁啊?”
“在君先生,是我啊,孙伏园。”
孙伏园(1894年-1966年),了解一点中国近代文学史的话,这个名字应该也是挺耳熟的。
他和周氏兄弟是绍兴同乡,也是鲁迅最有名的学生之一。
1918年他经周作人介绍,与其弟孙福熙一起到北京大学旁听,第二年转为正式生。
1919年,他在《国民公报》副刊当了编辑。同年,《国民公报》因刊登揭露段祺瑞政府丑闻被查封后,孙伏园转入《晨报》当记者。
1920年,他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共同发起着名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到了今年10月份,他会出任《晨报》副刊编辑,后来就人称“副刊大王“。鲁迅名作《阿Q正传》即在该报首次连续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