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提一下,夏目漱石是明治时代有名的美男子,而袁燕倏是划时代的美男子。(注释1)
两人同为文学家,但是袁燕倏是比夏目漱石更为纯粹的作家。他几乎不涉及文学理论,只以自己的作品来验证他的“文学之道”。
那么他的文学之道是什么呢?按照袁燕倏本人的说法,就是“庶民的胜利”。
他对于所谓的知识分子文学的态度极为不屑。
他曾经说,这世上能写写小说,哼哼诗歌之人就算是知识分子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他们的作品不过是吃饱了还认识几个字的闲汉怨女们的无病呻吟罢了。
袁燕倏在上海中国公学担任教授期间,曾经开办过文学创作课。他第一个学年就出了一个题目《种田》。
他也真的在中国公学旁边开辟了一块农田,让他的学生跟着老农耕作。等到收割完毕,学生们才开始正式写作。
而他唯一给与满分的学生作品只有七个字加一个标点符号:种田真的太累了!
袁燕倏还给了这位学生一字五十银元,总共四百银元作为稿酬,这位学生名叫谢婉莹。
正因为以这种朴实的、不虚矫的,很接地气的态度进行文学创作,所以他的作品几乎都是通俗文学作品,涵盖了科幻、恐怖、侦探、言情、幻想等等通俗小说门类。
大概因为语言的限制,他在用不同语言创作的时候侧重门类也不同。
他的英语小说主要是魔幻和科幻,他的中文小说则是打着穿越旗号的历史小说。
而他的日文小说除了最让人称道的侦探小说之外,还有他自创的“轻小说”和“官能小说”。只不过袁燕倏对于后两者兴趣不大,稍稍涉猎而已。
可是这两者却大受我们日本读者的欢迎,也让许多作者开始创作起这两类小说。后来大萧条的到来让社会气氛愈加严肃,政府出面禁绝这才让这股文学风潮稍加平息。
实际上裕仁天皇便是袁燕倏的忠实读者,尤其喜欢他写的官能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