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重生美国当大师> 第一百三十四章 共学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四章 共学社(2 / 3)

而此时他正是《新青年》上海分部的总编辑。陈仲甫在1921年年底就去了广州,把杂志交给了他。

陈望道苦笑了一下道:“东荪兄,可不就是我一个人吗?”

张东荪以字行,原名万田,浙江杭州人。此君名气很大,也不用多介绍了,反正日后就是民盟的秘书长。

他们两位不但都是浙江人,而且还都留学日本,只不过张东荪是帝国大学,而陈望道是早稻田大学。更关键的是,他们都参与了陈仲甫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张东荪嗤地一笑道:“看来永锡和汉俊还是那么死心眼啊。”

嗯,永锡和汉俊都姓李,前者单名为达,湖南零陵人。后者也以字行,湖北潜江人。他们两位不但是就职于“新青年书社”,也是那个小组的成员,更是……

反正,我们的袁大师一见到这两位肯定扭头就走,连手都不挥一下。

只听老张摇着头语气轻蔑地道:“不过就是意见不同罢了,张某人本想找他们当面聊聊。既然不肯来,那就算了。雪帆兄,请坐吧……”

要说狂生,张东荪确实能算得上是一号。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意见不同呢?这牵涉到当时赛里斯文化界的一件盛事,那就是罗素……对了,“福禄泰尔”访华。

1919年梁启超访欧归国之后和张君劢(徐志摩的大舅子)、张元济(商务印书馆老板)、张东荪、蒋百里等人创立了新学会,宗旨是想从学术思想上谋根本之改造,以为将来新中国的基础。

新学社刊行的杂志叫做《解放与改造》,后来精简为《改造》。而后世把以梁启超为中心的这些启蒙主义知识分子叫做“《改造》派”……真是一个有预见性的好名字呢。

1920年,他们又成立了一个讲学社,则是要广邀世界知名学者来华传播最新知识,罗素就是他们请来的。

巧的是,胡适,陶行知和蒋梦麟的恩师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此时也在中国。讲学社负担了一部分杜威访华的费用。

罗素在1920年5月份去了苏俄,感觉和他想象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点区别。所以7月份就回到了英国,刚到伦敦就收到了来自中国的邀请。他立即出发,10月份抵达了上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