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人们请来和贺盾入内, 给宇文赟先做个简单的法事安魂, 宇文赟已经驾崩了, 寝宫与偏殿本就是连通的, 只有帘子相隔, 贺盾进去还能听见隔壁刘昉、郑译、柳裘的说话声。
敷粉的老宫人引着他们进去,老宫人脸上虽是没了笑意, 但亦没有悲伤之情,对隔壁几人的密谋听不见一样,该做什么便做什么。
贺盾看着就知道老宫人已经被隋国公府收买了。
杨坚办事不拘泥一格, 对李德林高熲这等有才有得之士倾心结交自不必提。
刘昉,柳裘,郑译都是东宫旧臣,德行有差, 郑译还是当年出主意谋杀杨广的元凶之一, 还有引路的老宫人, 能在宇文赟身边顺风顺水一路高升,名声是决计好不了的。
杨坚也曾说这些人是反复之子, 不足为信, 但他似乎同样很清醒的看得到这些肖小人物构乱的力量,并且加以利用, 无论位卑还是位尊,素日里待人, 杨坚一概温和谦让, 轻易不得罪人。
爱财的给富贵, 爱权的许诺荣华,机遇瞬间闪现,他便如猛虎扑食,该收买的,该走后门,走捷径的,毫不犹豫迟缓,是以才有现在‘郑译牵头,刘昉推后’的成果和局面。
这大概就是读书人与为政者最明显的差别了。
水至清则无鱼,太过纯正刚直,约莫是搞不好政治的。
或者说能搞好,但搞不到杨坚这样的程度。
除了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和两个内侍外,宇文赟的亲信几乎呈现了一边倒的趋势,郑译刘昉,柳裘都是宇文赟一手提拔倚重的亲信近臣,却如此明目张胆,说话也毫不避讳,宇文赟临终时面色狰狞铁青,撒手归西也死不瞑目,大概被活活气死也是有可能的。
年仅二十二岁,和高纬一样,早早就当上了太上皇,将国家推向灭亡的边缘,丢下一堆烂摊子,归天了。
贺盾候在旁边看来和做法事。
隔壁郑译刘昉已经把心中所想如数和盘托出,杨坚不能确定宇文赟撒手归西是真是假,听郑译刘昉如此说,面色不变,毫不犹豫一口回绝了,他那位宝贝女婿心血来潮考验他的忠心不是一回两回,郑译一说,杨坚心里自是警铃大作,再三推拒,实不敢受。
只这一回真的是幸运之神在朝他招手了。
时间紧迫容不得一丁点耽误,刘昉没时间装模作样,一拍大腿哎呀了一声,急道,“天帝驾崩,新帝年幼,这辅政大臣,公若为,速速为之,若不为,昉自为之!”
你不干,我刘昉可就自己干了!
贺盾在隔壁听了,心说这句话威力不同凡响,杨坚多年韬光养晦,等的就是这一天,如今上天赐了个良机,他岂会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