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崇祯身边除了太监就是如废物一般的勋贵皇亲,没什么人能帮他,在这危难时候,他也放开了后宫不许干政的约束,凡事与张皇后一起商议。
张皇后虽是女流之辈,但还是有见地的,天启还在的时候,曾问过张皇后在看什么书,张皇后答:赵高传,天启若有所思,笑了笑,离去。
这时,张皇后也看了李自成的降表,担忧道:“李自成乃流贼,桀骜难驯,皇上招抚于他,岂不是与虎谋皮?”
崇祯摆摆手道:“如有一丝可能,朕岂会容他多活半刻,可朕实是无奈,唯有行驱狼吞虎之策,方有一线生机,闯贼失了民心,势弱于信贼,若朕所料不差,闯贼必会假借朕的名义联结吴三桂,只要吴三桂来了,朕可下一道密旨与他,待二贼火拼之际,相机出击,一举荡平贼寇!”
“哎~~”
看着崇祯那自信满满的模样,张皇后也不知说什么,幽幽叹了口气,虽然她理解崇祯,却不代表认可,她只望崇祯莫要搞的天怒人怨,失掉最后一线民心。
……
吴三桂十六日抵达山海关,十九日到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三天走了两百里,距北京尚有四百余里,行军可谓缓慢之极。
从山海关到永平,按照平日行军速度,轻骑兵一日一夜可至,但是北京的情况他不清楚,担心同李自成的人马在北京接战,同时也不愿离山海关太远,以免战斗失败,进退两难,因此他一面向永平进发,一面不断地派出探马,探听北京消息。
其实吴三桂并不愿意同李自成决一死战,关宁军的能战之兵约在三万五千左右,未必能击败李自成,可是崇祯给他下了旨,他只能入关勤王,至于如何个勤法,由他说了算。
凭心而论,吴三桂是武将,天然排斥大一统皇权,明朝武将地位之低让他深有体会,他更加喜欢乱世,三万五千关宁铁骑就是他的根底。
果然,随着形势的变化,他与蓟辽总督王永吉之关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王永吉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但如今,王永吉更象是他的幕僚,为关宁军筹齐粮饷耽精竭虑。
关键就在于,王永吉的权力来自于皇权,本身没有实力,随着崇祯步入穷途,他的权力也急剧缩水,而吴三桂是有兵的。
同时,因多尔衮大权在握,急欲证明自己,从去年秋天起,多尔衮就派兵攻占了宁远附近的几座重要军事城堡,使宁远成了一座孤城,形势空前地险恶,吴三桂之奉诏勤王,放弃宁远,未必就没有另谋出路的心思。
在他率领宁远将士和老百姓向山海关撤退之时,清军没有追赶,分明是有意让他平安撤出宁远,顺利进关,随后他得到探报,清军不费一枪一刀,将宁远拿去了,城里的老百姓入了大清国,按照满洲风俗剃了发。
至此,吴三桂没了退路,三万五千关宁铁骑就成了他的唯一倚仗,虽然王永吉多次催促他速速行军,但吴三桂利用部下的畏战反战情绪,甩锅给部下,二十日到玉田县,距北京三百里,又驻足不前。